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一周微评论

日期:06-26
字号:
版面:03版:时评       上一篇    下一篇

  【以精品网文激发持久向上的能量】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近日发布的《2024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显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75亿人,占网民规模的51.9%;2024年主要网络文学平台营收规模约440亿元。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我国网络文学已成为具有全民性特征的文学样式,并逐渐从“以量制胜”转向“以质破圈”,成长为文化领域的参天大树。

  精品网络文学为新大众文艺注入精神养分,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文化“走出去”品类的重要阵地。2024年中国网络文学海外活跃用户约2亿,新增注册用户3000万人。作为文化出海“新三样”之一,网络文学海外传播数量、质量、效能进一步提高,已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新渠道。

  当然,网络文学领域仍存在一些阻碍精品诞生、制约新大众文艺发展的问题。要改变这些现状,需多方协同发力。创作者应树立正确的创作导向,将目光从短期商业利益转向作品的精神价值与艺术品质,打造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品。平台要发挥积极作用,为精品网络文学提供更多展示机会,营造良好创作环境。

  【化解“登记难” 托举“安居梦”】

  不动产登记涉及千家万户,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财产权利的重要制度,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由于用地手续不完善、房地产信息不一致等历史遗留问题,一些地区出现不动产“登记难”,成为不少群众的“心头病”。

  2021年,自然资源部出台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的政策文件,要求根据“缺什么补什么、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主体、措施和时限,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按下“快进键”。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化解历史遗留问题房屋2000多万套,惠及5000多万群众。2024年以来,全国共化解长期积压的各类跨部门“硬骨头”问题340多万套。

  复杂问题往往没有简单解决办法,迎难而上才能找到路径。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拿出务实举措化解难题,实现服务从“管理本位”向“需求导向”转变,使不动产权证书的“大红本”更好托举群众“安居梦”,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国潮”毕业设计照见青春力量】

  又是一年毕业季,拿什么样的作品来完成青春答卷?

  有人用画笔“复刻”经典古诗文,有人用“多巴胺美学”活化非遗,有人为“故宫十大脊兽”设计系列文创周边……据媒体报道,以传统文化为创作蓝本已成趋势,这届年轻人正在玩转毕业设计,打开通往经典之路的新入口。

  毕业设计千千万,推陈出新最可贵。创意从哪来?向传统文化“致敬”,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无论是瑰丽多彩的神话传说,还是风格各异的诗词歌赋,抑或是卷帙浩繁的古籍,无不是取之不尽的文化宝库。不过,从“国潮”中“取一瓢饮”,并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也绝非肤浅的“新瓶装旧酒”,而是应当融入现代审美,嫁接个性表达,实现创造性“转译”。

  一些毕设作品可能不够完美,甚至显得青涩稚嫩。可是,谁又能低估这份纯粹的热爱?某次偶然的触动,过去留下的印记,或许会转动梦想的齿轮。

  当传统文化变得如此可感,当情感共鸣消解了古今之隔,这场文化创造的含金量,相信终会被时间所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