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我的书房

日期:06-24
字号:
版面:04版:读书       上一篇    下一篇

  施震亚

  我的书房在女儿的卧室。

  她考上大学后就很少回家了,我忙碌的生活一下子空闲下来,便索性辞去工作,彻底远离了喧闹的城市,过起了喝茶看书的日子。

  之前搬家时,老书桌又旧又沉,就舍弃了。

  我小时候写作业,从来就没个固定地方,家里的骨牌凳、饭桌、缝纫机台面,只要有一块空地,铺上本子就成了临时的书桌,胳膊肘从来没有踏踏实实地放平过,那时候的专注与从容,好像就是在这样的局促中磨练出来的。

  女儿就不一样了,她不仅有专门的书桌,还有独立的房间。但她学习的样子紧张又焦虑,作业总也做不完,而且,她的书桌上堆满了学习资料,台灯又占去一角,剩下的写字空间和我当年的也差不多。

  不知道是我潜在的习惯,还是觉得关于学习的使命已经完成了,很长一段时间,我对于书桌的定义就是能凑合就行。

  新家特意添置了一张折叠桌子,就像街边烧烤店用的餐桌。平时不用就收起来,要用时撑开来,一点不占地方。配上化妆桌用的小矮凳,高度还正合适。女儿回来时,1米7的个子就窝在上面当书桌,一坐大半天,她要看文献写论文,坐不了几天,就急急回校了。

  她的房间余留着淡淡的书香和雪花膏味儿,平日里就成了我的书房。

  每天,我支起桌子,泡好一壶茶。说是看书,大半是望着窗外发呆。窗外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和起伏的山脉,春天,白玉兰、紫玉兰争相斗艳;夏天,李子压弯了树枝;秋天,金桂飘香、银杏叶铺成毯子;冬天,光秃秃的枝桠间,一个个精美绝伦的鸟窝,令人惊叹。

  看到小鸟叽叽喳喳地在林子里集会,蓝茵茵的长尾喜鹊成双结对地翩然而过……我突然渴望认出每一只鸟儿、每一株植物,甚至天上的每一颗星星。说出来不可思议,在知天命的年纪里,我专注阅读的第一本书,居然是科普类的童话《世间万物》。可见,任何兴趣都是可以培养的,而环境的作用,是如此举足轻重。

  真正沉浸于书本时,茶香和朋友圈都失了颜色,想喝茶的时候,茶总是凉的,换上口热的,又放凉了。书本里的世界越来越广阔,从科普到历史再到文学,我的认知边界被一次次撞开、填补。我所经历的和没经历的、困惑的和骄傲的,都在书里找到了答案或激起了共鸣。我按捺不住地提起笔来,摘抄金句、书写笔记、尝试着开始文学创作……

  当我在小矮凳上伏案久坐,直到站不起身来时,才想到了正在攻读博士的女儿,一时间,愧疚之心油然而起。我终于发自内心地渴望有一张真正的书桌了。

  于是,我购置了一张具备升降功能的原木书桌,1米2长,70公分宽,当新书桌往房间的正中央一放,沉静、专注的书房气息一下子散发出来。从此,这间卧室才真正有了书房的模样。

  在正对书桌的墙上挂着个原木框子,里面郑重地放了三样珍贵的东西:一篇剪下来的报纸文章、一个编辑部的信封,还有一张稿费汇款单。这是我去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也是搁笔多年来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那是在浙江图书馆举办的年度荐书活动上,我推荐了胡适先生的《进一寸就有欢喜》,从台上下来时,邻座有个先生问我要演讲稿,后来才知道,那位竟然是报社的编辑。

  正是这次意外的机缘让我重新找回了久违的自己,年轻时的写作梦想再一次燃烧起来。我把它挂在了墙上,就像挂起了再次起航的船帆,开启面对未来新的挑战,也激励着我永葆热忱,不轻易倦怠。

  不过,自从换了新书桌,女儿在家待的时间也变长了。她一回来,书房又成了她的天地,而我则需要转向厨房了。生活就是这样,既要有书桌承载的理想,也离不开暖人心扉的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