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去冲篱落千点光

日期:06-24
字号:
版面:02版:国风       上一篇    下一篇

  □陈大新

  夏季的田舍间,见到大片的萤火,是怎样的感觉呢?这绚丽的景象实在很有诗意。然而,这样美好壮观的情形,碰到了一位忧郁的诗人,他又因此触动往事,回首平生,化成一段心酸的文字。当今天重读唐代刘言史的《放萤怨》,仍不得不为之感慨:“放萤去,不须留,聚时年少今白头。架中科斗万馀卷,一字千回重照见。青云杳渺不可亲,开囊欲放增余怨。且逍遥,还酩酊,仲舒漫不窥园井。那将寂寞老病身,更就微虫借光影。欲放时,泪沾裳。冲篱落,千点光。” 

  将聚集萤火虫的纱囊打开,让如小星星、小灯笼似的萤光四散开来,冲过房舍前面的竹篱墙,飞向深深的夜色里。此时此刻,谁又能了解放萤人的哀怨?

  “聚时年少今白头”,少年时以萤火为灯夏读,直到老年还保留这一习惯。东晋车胤,字武子,南平人,家贫不备灯油,夏月以纱囊盛数十萤火照书苦读,终于学成,曾领国子博士,官至吏部尚书。车胤囊萤,成为幼学故事中的名典。刘言史效法车胤,也曾苦读不倦,“架中科斗万馀卷,一字千回重照见”:科斗文的古书,诗人曾就着萤光读了一回又一回。“青云杳渺不可亲,开囊欲放增余怨”:少年的青云之志终难实现,枉费了萤虫的光亮,不如放去。这也是诗人之怨的根源。“且逍遥,还酩酊,仲舒漫不窥园井”:将囊萤放走后,诗人忽感一阵轻松,逍遥酩酊,得人生之欢畅,不再像以往如董仲舒那样用功。西汉大儒董仲舒少治《春秋》,为了研究学问,曾三年不窥园。刘言史也曾发奋努力,可是他受到挫折,十分失望,在此诗中流露出来。“那将寂寞老病身,更就微虫借光影”:左丘明《烛之武退秦师》引烛之武的话:“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这当然是牢骚,诗人此处似亦有烛之武式的怨气。可是真放萤时,还是百般留恋不舍的:“欲放时,泪沾裳。”最后一句,有的版本作“去冲篱落千点光”。从全诗看,首句“放萤去,不须留,聚时年少今白头”与“欲放时,泪沾裳,去冲篱落千点光”句型一致,似更工整。但从表现力上看,则不如“冲篱落,千点光”。两家的版本各有千秋,难说高下。

  刘言史平生,有皮日休《刘枣强碑》记之,称“不详其乡里”。《全唐诗》刘言史“小传”则说:“刘言史,邯郸人,与李贺同时。歌诗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能比。亦与孟郊友善。初客镇冀,王武俊奏为枣强令,辞疾不受,人因称为刘枣强。”枣强县在今河北省。虽然没去当县令,刘言史还是被人们习称为“刘枣强”了。说刘言史是邯郸人,大约也是据他的诗推定的,他有一首《泊花石浦》:“旧业丛台废苑东,几年为梗复为蓬。杜鹃啼断回家梦,半在邯郸驿树中。”丛台是赵地古迹,《后汉书·马武传》载:“光武拔邯郸,置酒高会,独与武登丛台。”丛台在邯郸,这里便是刘言史的祖居。

  刘言史曾在贝州漳南(今河北故城县)隐居十年,其《葛巾歌》有句:“十年紫竹溪南住,迹同玄豹依深雾。”大约元和初年(806),他与孟郊同居洛中。漳南隐居后,刘言史四处飘游,从他的诗作看,曾到过湖南、广州、岭南、浙西等地。先在泽潞节度使李抱玉的幕府,三年后又去了荆南节度使樊泽处,不甚如意,临别留诗有《江陵客舍留别樊尚书》:“信陵门馆下,多病有归思。坠履忘情后,寒灰更湿时。委栏芳蕙晚,凭几雪髫垂。明日秋关外,单车风雨随。”这时,诗人已经满头白发,离开樊府时,是一种单车孤影、风雨长路的情形。刘言史在冀镇节度使王武俊幕中还是较愉快的,王是契丹人,性雄健,好词艺,对诗人很敬重,推荐他当枣强令,可能是看出王武俊有图霸之心,担心惹祸上身吧,他推辞了。而这时有故人——汉南节度使李夷简,邀诗人前往,刘与李是少年时的好友,二人歌诗唱达,把酒言欢。大约元和七年(812)卒于李夷简府中。孟郊作《哭刘言史》有“可惜大国谣,飘为四夷歌”之句,惜其不为当朝所用,只好浪迹四方,在军幕中栖身。

  皮日休《刘枣强碑》对刘诗有“百锻为字,千炼成句”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