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陆剑秀 本报记者 何于盛 郑锐
近段时间,在衢州智造新城中试基地,市政协委员、浙大衢州“两院”院长助理蒋明哲带领团队奋战于车间,服务企业开展中试验证。
“我们全力构建‘小试-中试-产业化’全链条服务体系,帮助中小微企业以更小成本、更快速度、更高质量完成技术转化。”虽然在一线连续作战多日,蒋明哲的眼睛依然闪烁着专注的光芒——不久前参加的市政协情怀教育培训,让他内心的履职热情燃烧得更旺。
今年,衢州市政协立足实际,探索构建“3+365”情怀教育体系,通过3个月集中学习与365天常态化教育相结合,夯实“同心向党”根基,促进广大政协委员厚植政治情怀、爱国情怀、为民情怀、政协情怀,持续强化委员责任担当,进一步激发委员履职动能,为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衢州实践新篇章贡献更多政协智慧和力量。
今年4月,市委党校的教室里,一场以“人民政协光辉历程与优良传统”为主题的讲座,让委员们接受了一次全面的思想淬炼、精神洗礼,两位“最美政协人”现身说法,分享履职心得体会,“协力共富”专题活动中,一张张记录乡村蜕变的照片引发委员们互动探讨……
“这些都是带着泥土芬芳的‘活教材’。”市政协委员余学兵的笔记本上写得密密麻麻。20多年前,怀着对家乡的深情,他带领团队投资数千万元在开化县中村乡打造“源头里历史文化村落景区”,帮助山村蝶变为3A级景区。受此次培训启发,他计划升级“跟着场馆游开化”项目,让发展成果辐射周边更多村庄。
在改革担当精神传承馆,谢高华“鸡毛换糖”的故事让委员们驻足沉思;巨化电石工业遗址前,老一辈建设者艰苦奋斗的画面令人动容……市政协委员马超感慨道:“当年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激励我们追逐梦想、不断向前。”沉浸式培训教育让“情怀”二字变得更加具体鲜活。
如果说集中培训是情怀教育的“大课堂”,《身边先进典型事迹材料汇编》则是委员们的“口袋老师”。市政协积极拓展情怀教育的形式载体,精选全市23个先进典型事迹汇编成册,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更好帮助委员们厚植情怀、激发情怀、展现情怀。
集中培训期间,委员们分成15个小组,围绕“新时代政协委员的情怀与担当”主题,分享履职故事、剖析自身不足、探讨提升路径。“对标先进,既看到了差距,也明确了目标,让我更加充满力量。”市政协委员马立先在学习笔记中写道。
三衢大地上,广大政协委员以情怀教育为契机,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
怀揣“科技创新、产业报国”的初心,市政协委员侯军聚焦光敏型聚酰亚胺产业发展短板开展全链条调研;市政协委员徐明将城市品牌建设与履职结合,带领学生开发“南孔爷爷”图库;市政协委员翁旭东牵头汇聚起农业、科技等领域的委员力量,向养殖户传授共享鱼池建设经验;市政协委员周锋深入社区倾听民意,把群众急难愁盼梳理汇总为意见建议……
一份份履职作业背后,是委员们对“情怀”二字的生动诠释。千万份情怀汇聚,转化为助力衢州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为推动情怀教育“四季常青”,市政协探索构建了一套系统化、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双到”活动让委员们“身到基层、心到群众”;履职清单制度明确了每位委员的“责任田”;服务机制为委员履职提供全方位保障;风采展示平台让先进典型持续发挥示范效应……
市政协主席方健忠表示,政协委员要涵养政治情怀彰显“同心向党”的政治自觉,涵养爱国情怀激发“责任担当”的履职热情,涵养为民情怀坚守“初心使命”的价值追求,涵养政协情怀彰显“履职答卷”的实干成果,以高质量履职服务助力中心大局、积极增进民生福祉。
初心如炬,情怀似火。在情怀教育实践中,衢州广大政协委员以脚步丈量民情、以专业贡献智慧、以热忱服务群众,在三衢大地上书写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委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