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华
青石板路从村子一直铺到祠堂那边,悠长悠长的,穿过成片的桑林,小河上的石拱桥连接河两边的石板路。这座小河上的单孔石拱桥,因为是村子通往杨家祠堂的必经之路,所以村民称它祠堂环桥。环,《说文解字》解释为“璧”,即上好美玉的意思。环桥大概是江南水乡人对石拱桥的美称,水面上的桥拱倒影在水中,正好成了一个闭合的圆环,有良渚玉琮优雅的样子。
其实,祠堂环桥的真名叫复兴桥。村民为一座并不雄伟的石桥取名“复兴”,大概是寄寓了对村庄和家族未来的期望吧。桥上中间的四个望柱分别镌刻了四只狮子,有护佑村庄平安的寓意。至于这桥建于什么时候,没有记载,祖父小时候它就在了,或许是清朝时建的。母亲给我讲过祠堂环桥龙门石的故事,很有意思。
母亲讲的龙门石,指的是石拱桥桥面中间的石头。我请教过县里的文保专家朱建明先生,龙门石的叫法有点复杂,石拱桥拱圈合龙用的关键的一块石板叫龙门石,桥面上正中间最后安置的石板,民间也叫龙门石,即母亲指的龙门石,也叫千钧石、拱顶石。安放龙门石是造桥最后一道工序,称为“圆桥”,通常要挑选良辰吉日,进行一个简单的仪式,然后由石匠师傅抬起填补桥面中央的空缺。这样,一座环桥正式完工了。?
复兴桥的龙门石,雕刻了双龙戏珠的图案。但这块龙门石没有嵌入复兴桥的桥面,最后只是安放到了杨家祠堂的门前。为什么龙门石没有放在该放的桥面?这要归因于当时的一个传言。复兴桥建在前村港通往北港漾的口子上,出桥即为北港漾,往北可以望见另一个村子——后村,往西是通向菱湖镇的河港。复兴桥建成的时候,有风水先生说复兴桥的龙门石有煞气,放了龙门石会给后村带来厄运,甚至传言后村人会死绝。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传言,原本一座带来交通便利的桥竟成了煞星。后村派人前来交涉,龙门石要马上移除,否则不会罢休。杨氏族长连夜召开族人会议,商量对策。有人说,风水先生瞎讲,没有道理的,我们的复兴桥与后村人有啥关系;有人说,复兴桥怎么可以没有龙门石,不用理睬后村人;有人说,不理人家也不行,人家真要死了人赖到我们杨家门里怎么办……最后,一位族人提出,祠堂环桥是通到祠堂的必经之路,龙门石只是这石板路上的一块石头,就把这块龙门石移到这条路的尽头,让它成为杨家祠堂的门前石。这一建议得到大家的认可。当夜,村民悄悄地把龙门石挖出,移放在杨家祠堂的大门前,并且将龙门石翻身倒放,双龙戏珠的图案倒扣在地,藏身于光天化日之下。母亲说,她小时候看到的祠堂环桥顶上龙门石的位置就长有青草。她又说,村上的老人指点过祠堂门前的石头,讲这块就是龙门石,脚踏过,但没有看过倒扣着的龙的图案。
虽说风水的传言是迷信,但杨家人藏石,照顾到了他人的心理感受,避免了两个村庄的争斗与冲突。藏石,是宽容与忍让,是懂得尊重他人的生存权利,是同一个地域的百姓和睦相处的智慧。遗憾的是,这块龙门石随着祠堂的变迁不知所终了。
母亲说到祠堂环桥,还几次链接到菱湖,这个昔日水乡的繁华集镇。菱湖人称复兴桥为哑子桥,不管是经商的还是割草的,摇船从复兴桥下经过,要保持沉默,不能随意讲话出声。这让复兴桥多了几分神秘,或许岸上有供奉杨家祖先的祠堂,沉默是表示敬意吧。岸上祠堂的天井里栽有一棵名贵的怕痒树,也就是紫薇,有小孩子一抱之大,十多米之高。怕痒树的花期到了,有菱湖人总要来看看,今年的花开得盛不盛,好像怕痒树的花儿盛开预示着菱湖人的兴旺发达。母亲口中的菱湖人,或许是散落在菱湖的杨家同门族人吧。
母亲的话,也勾起了我少年时代关于祠堂环桥的记忆。我小时候,那里只有祠堂头的名号,已经没有祠堂的样子了,但祠堂环桥还在。我们只称它祠堂环桥,完全不顾桥身上“复兴桥”繁体桥额刻字。但环桥是我们少年时的玩伴,陪伴了我们许多的乡村时光。我们割草归来,回家前总要在桥上逗留很长时间,攀到靠北港漾一边的桥耳朵(长系石)上,坐在上面看风景,有时看到成群的鱼在水中游,游过桥洞;有时与往来船只上的大人小孩搭讪,船上的人总要说早点回家,当心掉到水里。夏天在桥上吹吹凉风,胆子大的索性从桥耳朵上跳到河水里游泳,一直游到北港漾的中间再返回。
如今,一切都成了记忆里的影子。复兴桥禁不住来往的机动船只的撞击,有所损坏。后终因年久失修而被拆除,如今已经改建为水泥平桥。只有复兴桥望柱上的四只石狮,仍立在桥的两边,继续护佑着这一方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