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一周微评论

日期:06-12
字号:
版面:03版:时评       上一篇    下一篇

  【摸清“三农”家底,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日前,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于2026年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此次普查,将全面摸清新时代我国“三农”家底,为推动“三农”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我国“三农”领域发展成就斐然,正迈向新的发展阶段。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19元,同比实际增长6.3%,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即将开展的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就像是一场全面细致的“体检”,将精准揭示“三农”发展的新动态、新面貌、新变化。

  与前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相比,此次普查突出了与时俱进。在全面摸清“三农”家底的基础上,对多元化食物供给、农业新质生产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新情况进行调查,将全面反映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状。

  普查方法的科学高效和普查手段的数字赋能,也为提高普查工作质效提供了有力保障。田间地头的收成、乡村发展的变化,都藏在点滴数据里。这些数据不仅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宝贵财富。期待广大普查对象积极配合,如实提供数据,共同为农村发展“量体裁衣”,让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让乡村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沉浸式”调研越多,“自嗨式”决策越少】

  杭州市滨江区“80后”街道干部郑文星用“沉浸式”调研,给一些地方上了一课:这位年轻人实打实当了60天骑手,330单跑下来,硬是把个别“休息驿站”人气不旺的事搞明白了——不是骑手不需要休息,是充电桩不比换电平台省时,共享充电宝不比电动车自带USB接口省事,微波炉赶不上骑手们跑单时的吃饭节奏……

  服务群众,贵在精准,重在实效。深入实际的调研,是避免“自我感动式”服务的关键。复盘一些群众叫好的便民举措,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通过“逆向设计”,让服务从“政府端菜”变成“群众点单”,从“单方供给”变成“共建共享”,重塑管理逻辑和服务手段,实现资源精准投放、效果长效显现。

  群众的需求是多元的、动态的,唯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盼。这要求基层干部必须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与群众打成一片,倾听他们的声音,感知他们的痛点,吸收他们的智慧,只有这样,才能贴近群众需求,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线上心理咨询不能成为敛财游戏】

  据报道,家住山东济南的小凯前段时间感到十分焦虑,每天失眠,便向某平台上的心理咨询师寻求服务。小凯称,咨询师一遍遍追问他不想和外人说的家庭创伤,“咨询完之后我的情绪问题反而更严重了”。

  如今,人们越加重视心理健康,但心理咨询行业鱼龙混杂,特别是线上心理咨询更是乱象迭出。一些线上心理咨询平台缺乏身份审核,导致大量“速成”咨询师涌入,只管“收钱听故事”,无法为咨询者提供专业意见。

  如何规范?今年4月1日,上海市发布的《心理咨询机构服务规范》已正式施行。有专家建议,由卫健部门牵头,联合网信、市场监管等部门对线上心理服务进行全链条监管。此外,行业协会应制定统一的行业规范和自律准则。

  说到底,心理咨询不能沦为话术表演,从业者不能坑蒙拐骗,这是底线要求。唯有填补监管空白、重塑专业伦理,才能让心理咨询回归“助人自助”本质,而非收割焦虑的生意,才能修复信任危机,实现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