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谊报讯 公交小普陀旅游专线常态化运营;宁波火车站南广场往返东钱湖景区双层观光巴士开通;轨道交通4号线东延段开通运营……一路看着自己的建议从纸上落到地上,宁波市政协委员们充满了欣慰与自豪。
近年来,随着国际会议中心、院士中心、韩岭老街、韩岭美学馆、官驿理想村等入驻,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东钱湖的热度持续攀升,年接待游客量超500万人次。与此同时,景区交通压力与日俱增,节假日单日车流量突破10万辆,影响游客体验,也制约了东钱湖旅游品质的提升。
面对这一现状,宁波市政协深入调研、积极建言。“外部交通方面,进出通道过于集中,两条主干道高峰时段车流拥堵严重;内部交通方面,环湖道路基本为两车道,通行能力有限,亟待破解。”竺浩兴委员在多次实地调研后剖析东钱湖交通体系存在的结构性矛盾。
卢燕峰委员建议,节假日推行私家车限流、分流措施,统筹公交资源,开通环湖旅游公交,引导游客换乘公交进入主要景区。同时,提升轨道交通网络的服务范围和效率,解决东钱湖游客堵在“最后一公里”的困扰。
杨浩波委员提出,推进水上公交建设,缓解陆路交通压力,为游客提供更加独特的观光体验。
市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以来,委员们提交了《关于治理东钱湖区域交通拥堵等问题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开发完善东钱湖环湖道设施的建议》《关于延伸东钱湖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议》等7件提案,从不同角度、多元视角,提供完善东钱湖交通体系的“政协方案”。
在政协助力下,目前,东钱湖景区已初步形成“轨道交通为骨架、公交线路为网络、特色专线为补充”的立体交通体系,正在开展景区畅停、畅流、畅转、畅行、畅游“五大工程”。
“升级景区‘微循环’不仅是民生工程,也是加快文旅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市政协主席陈龙表示,将持续关注东钱湖区域的公共交通,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形成“交通引流-消费留客”的良性循环。
通讯员 胡坚
本报记者 周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