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谊报讯 工业企业污染防治、扬尘综合管控、机动车尾气监管……近年来,嵊州市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如何更好守护蓝天白云?近日,嵊州市政协举办“强化污染源综合防治,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专题协商会。听取绍兴市生态环境局嵊州分局相关工作汇报后,委员们结合前期走访调研积极建言献策。
市政协委员、农工党市委会专职副主委操海芳提出,强化扬尘精细化管控,推广“雾炮+围挡喷淋+道路硬化”组合抑尘技术,开展“机械清扫+人工保洁+洒水降尘”联合作业。
渣土运输环节易产生扬尘污染,市政协委员、市综合执法局副局长陈红威说:“渣土运输企业要进行路线审核报备,及时处理车辆碾压的污迹及散落路面的土石,确保发现一处、查处一处、治理一处。”
市政协委员、元通宏盛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铖建议,加快淘汰高排放车辆,实施燃煤热电、水泥、印染、化工等行业重点领域清洁运输改造,加快短驳重型车辆新能源替代,引导市民绿色出行。
市政协委员、绍兴市生态环境局嵊州分局副局长张伟锋认为,要积极探索“秸秆银行”模式,引入先进处理技术,加大政企合作与跨部门协作,发展“秸秆经济”。
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市政协委员、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中心预算执行审计室负责人王绍力呼吁,强化联动监督,搭建环保举报平台,发挥群众力量,共同守护“蓝天幸福感”。
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现场回应,表示将认真吸纳委员们的意见建议。
副市长郭伟锋说,将坚持系统理念,构建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体系,加强源头治理,建立“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网络,进一步营造铁腕治气、全员治气的良好氛围。
市政协副主席卢秋桢表示,将进一步聚焦强化污染源综合防治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持续深入调研,提出更多有见地、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郭舒韵
通讯员 徐剑军 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