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谊报讯 保障性住房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近日,宁波镇海区政协举行“阿拉镇海在协商”活动,围绕“创新工作机制,助力保障性住房政策落地见效”召开专题协商会。政协委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及镇街代表齐聚一堂,为提升住房保障质效集智聚力。
听取区建设交通局情况通报后,与会委员紧扣主题,精准建言。
区政协委员、澥浦镇社会事务办副主任张顼莹建议,放宽公租房特殊家庭配租标准,推进适老化改造,探索积分制覆盖新市民群体。
区政协委员、区房屋征收服务中心副主任范柯呼吁,建立全区安置房统筹调配系统,优化货币安置比例,推动跨区域现房安置。
“整合国企保租房资源,打造‘安居镇海’智慧平台,实现动态定价和线上服务。”区政协委员、集电产业园开发公司副总经理辛聪建言。
区政协委员、汇鑫劳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慧慧建议,摸排工薪阶层、引进人才等群体的住房需求,加快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政策制定,推动存量安置房、商品房适当转化。
区政协委员、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宁波分院院长叶祥义提出,优化安置房套型设计,完善“一老一小”社区配套,提升交通、医疗等公共服务。
“在产业园区嵌入保租房项目,建设共享食堂和青年中心,吸引新市民扎根镇海。”区政协委员、世创创客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牡丹说。
区政协副主席马振万建议,结合全区“十五五”规划编制,制定科学的住房发展规划,统筹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等项目衔接,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促进产城融合。
“紧扣实际、务实可行!”区委常委、副区长林辉宇表示,将充分吸收协商建议,加大改革创新力度,解决好建多少、怎么建、怎么管理等问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住有所居”的愿望。
区政协主席林大吉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多元化住房供应体系,政府保障基本住房需求,市场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住房需求。树立全域一盘棋思维,统筹整合全区范围各类房源,精准破解结构性矛盾,引导保障性住房更好发挥兜底保障作用和安居功能。创新保障房工作机制,着力破解资金、土地、管理难题,稳慎有序推进保障房持续健康发展,让镇海成为“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幸福港湾。
通讯员 王海斌 本报记者 周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