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谊报讯 近日,宁波市政协提案委收到一封来自市检察院的感谢信,带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喜讯:由市政协提案转化并推动办理取得的成果,被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消费者协会确立为10件消费者权益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之一。
去年,慈溪市政协委员余庆卿经过深入调研,提交了关于加快完善外卖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提案。提案经宁波、慈溪两级政协提案委层层筛选和审慎推荐,作为公益诉讼案件线索移交给宁波市检察院。
市检察院展开高质效办理,不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还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专项检察监督,为守护食品安全筑起坚实防线。
今年3月,由这件提案转化并推动办理的“督促整治外卖餐饮以假充真危害食品安全行政公益诉讼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消费者协会确立为10件消费者权益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之一,为全国检察机关公益诉讼部门办理此类案件提供了“宁波样本”。
这一成果的取得并非偶然。近年来,宁波市政协和检察院积极探索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互动工作,印发《关于建立政协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工作机制的实施办法》,通过明确规范工作流程、建立高效畅通的沟通协调机制,有效整合政协民主监督与检察法律监督的力量。
宁波市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建立政协提案转化公益诉讼线索的动态研判机制,对推动检察公益诉讼办案与委员提案关注关切同向发力具有积极意义,可及时、准确地捕捉社会关注热点和群众切实需求。
2024年,宁波市政协和检察院双方排查筛选提案转化办案线索56条,检察院依据线索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51件。在今年市两会期间,市检察院主动作为,提前从众多提案中精准研判挖掘公益诉讼监督点,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在这一良性互动模式下,公益诉讼检察建议也成为委员倾听民声、了解民情的桥梁。市检察院定期向政协推送公益诉讼重点办案领域和典型案例,邀请政协委员担任“益心为公”志愿者,助力政协提案更加精准高效地反映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市政协副主席陈仲朝表示,将进一步完善衔接、流转、转化工作机制,助推解决更深层次公益保护问题和社会治理难题,为推动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建设迈上新台阶作出新贡献。
通讯员 唐小辉
本报记者 周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