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笙清
尽管随着清乾隆之后对玻璃镜的大量使用,铜镜开始退出历史舞台,但众多传世历代铜镜精美绝伦的工艺特征及其所蕴含的丰富历史信息,为铜镜增添了历久弥新的光彩。
东汉诗经铭文重列式神兽镜,直径14.8厘米,厚0.4厘米,重约355克,武汉博物馆藏,为国家一级文物。镜为圆形,青铜,颜色偏黑,有光泽。镜面微微凸起,光可鉴人。镜背为重列神兽纹饰,纤细繁复,遍布内外区间。中部为圆形钮座,偏圆钮突出,有穿孔。镜缘刻勾连云纹一周,另有一周隶书铭文。镜背内区以一周双弦纹隔开,主题纹饰为横列五段的高浮雕神兽纹,整个内区纹饰隆起突出,繁复而不杂乱,凹凸有致,立体感强烈。
1978年,中国著名古文字学家罗福颐先生鉴定此镜,从纹饰雕刻特点和镜钮判断此镜与传世的建安年号铜镜相仿,在释读铭文后,判定铭文内容出自《诗经·卫风·硕人》。经过现存《毛诗》与镜铭的对校考释,认为此镜铭文为失传已久的《鲁诗》部分章节,有的字漫漶不清,以“□”代替:“石人姬姬,衣锦缎衣,夷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刑侯之夷(姨)。登(邓)公惟私,手如溓凄,肤如凝脂,领如□夷,齿如会师,□首峨眉,□□(笑)口采兮,美目盼兮,石人韧韧。税(说)于农郊,四牡有乔,带□耕耕,□□以朝,在夫宿退,无使君劳,河水洋洋,北流。”并由此撰写《汉鲁诗镜考释》一文。这首诗赞美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公主庄姜,即卫国国君卫庄公的夫人,只是这段铭文的部分文字与《诗经·卫风·硕人》有些不同。
汉代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强盛时期,经济繁荣,金属铸造工艺不断进步,铜镜是汉代铜铸造品中最多的产品。神兽镜是以浮雕手法表现主题纹饰神像、龙虎等题材的镜类,始作于东汉,当时神仙思想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偶像和神人的崇拜已具象化,此镜种在汉末之后依然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汉至三国时期,浙江嘉兴、江苏徐州、湖北鄂州等几个较大的铸镜中心都铸造了大量的神兽镜。神兽镜主要有重列式、环绕式、区段式、对置式等,重列式神兽镜又称阶段式神兽镜,主题纹饰以轴对称的方式由上而下排列,其纹饰题材广泛,涉及神话人物、神兽等多个方面,其基本特点是以神像或佛像与神兽为主要纹饰,衬以装饰花纹和铭文,铜质精良,纹饰精美,而且铭文开始大量出现于镜上,是汉代铸镜工艺最高的镜类之一。
神兽镜是东汉时期新兴的铜镜,其主题纹饰、形制和浮雕式的技法,标志着中国铜镜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面东汉诗经铭文重列式神兽镜镜体厚重,形态美观,端庄大气。纹饰繁缛而细致清晰,人物、神兽错落有致,表情丰富,形态逼真,充满动感;铭文为隶书,字体优雅舒展,具有极高的审美情趣,体现了汉代铸镜工艺的精湛水平,尤其是长达数十字的铭文所传递的历史信息,更使铜镜显得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