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莲塘乳鸭”戏清夏

日期:05-13
字号:
版面:04版:鉴赏       上一篇    下一篇

  《莲塘乳鸭图》

  □胡胜盼

  初夏,是江南水乡最好的季节。双鸭浮游于萍草间,乳鸭相随,白鹭在侧,翠鸟蜻蜓点缀其间,白莲红蕖萱草环绕,水波荡漾。这一幕生趣盎然的景象,被定格于《莲塘乳鸭图》中。宋代朱克柔缂丝珍品《莲塘乳鸭图》作为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天生自带主角光环。

  缂是一种通经回纬的纺织工艺,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传入中原,故有“缂丝”之名。因其织作耗时费工,素有“寸缂寸金”之说。缂丝原料为蚕丝、金线,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织造。“缂”字之义,在南梁顾野王所撰《玉篇》中称为“织纬”,画面的构成依赖于纬线的变化,织出的图案正反两面相同。由于不同颜色纬线所织成的图形彼此不相关联,因此会在图案形状周围留下锯齿状的空隙,故缂丝又称为“刻丝”。宋代时,缂丝最负盛名,无论包首、装裱,还是缂丝艺术品山水、花鸟、人物等,均已达到相当水平,并“以宣和时制作最盛”。南宋时期,江南的缂丝生产也有了一定规模。当时缂丝的生产中心“北有定州,南有松江”,朱克柔便是松江地区的杰出代表。

  《莲塘乳鸭图》,纵107.5厘米,横108.8厘米。画面构图自然、精巧。整幅画尺幅极大,受院体画派影响,以春夏生趣盎然的莲塘实景绘成缂丝底稿。全幅以彩色丝线缂织而成,色彩丰富,层次分明,花卉虫鸟惟妙惟肖。所缂丝缕细密适宜,技法高超,堪称古往今来缂丝绘画之杰作。在莲花盛开的池塘边,白鹭直立于岸岩之上,回首四望,神情空灵剔透。岸岩边青石嶙峋,四周芝兰幽草,宁静而悠远。池中绿荷红莲造型丰满、浮萍水藻清新别致。池塘中一雌一雄双鸭悠闲嬉戏,身旁一双小鸭可爱稚拙,画面生动而温馨。此外,空中的翠鸟、蜻蜓生动逼真。青石上缂制隶书织款“江东朱刚制,莲塘乳鸭图”,画面左下角有“朱克柔印”朱红方印一帧。

  以题材论,《莲塘乳鸭图》这幅宋缂花鸟之翘楚表现的是富贵吉祥、成双成对的寓意。作品中花卉或并蒂,或结子,皆为双数,禽鸟飞虫也是成对,但画面最上方的却是落单的翠鸟、燕子和蜻蜓。缂丝是从下往上织的,尤其是燕子应该是双双对对的,左上角有一只翠鸟头部也有缺失,从构图来说,这件作品可能还未完成或散佚了一部分。《莲塘乳鸭图》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未解谜团。另外,关于朱克柔的性别亦尚无定论,这也给《莲塘乳鸭图》增添了一丝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