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闲话“钝感力”

日期:05-13
字号:
版面:03版:浙江潮       上一篇    下一篇

  □彭友茂

  最近几年,“钝感力”越来越受到人们喜爱了。

  先看同名著作《钝感力》中所举的一个例子:三个同去旅行的大学生小A小B小C同住一个房间,那天深夜三个人都感到有些寒冷,于是大家都把被子拉到肩头睡了。第二天早上,小A什么事都没有,小B却不停地擤鼻涕,而小C则有些低烧,好像感冒了。

  在上述例子中,同处一个房间却得了感冒的小C是自我保护能力弱的代表,小A是自我保护能力强的典型,小B处于两者之间。

  自我保护能力很强的人,无论环境发生多大变化,都能泰然处之,这种适应环境能力的原点就是“钝感力”。广而言之,“钝感力”不仅限于身体方面适应外界气温与气压变化,而且也包括在精神方面能够轻而易举地适应人际关系、社会状况的能力。再具体一点说,就是抗压、抗逆的能力,抗干扰的能力。在这方面,说一个人富有钝感力,无疑是对他的一种欣赏、夸赞和褒奖。

  我们的社会是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维系的。不管你的头脑多么聪明,学习多么优秀,包括精英、学霸在内,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的话,就无法享受愉快而有意义的人生。现代社会现代人,有钝感力的人并不少见,且越来越多。某公司召开的一次大会上,小李与小张都受到了领导批评,且措辞比较严厉。小李受不了,会上憋屈着脸,会后哇哇大哭。小张却像没受到批评一样,会上会后一直很平静。他的好友问他为啥挨了批评还跟没事人一样,小张解释:“连领导批评我那会儿,都在给我们发着工资,有什么好计较的。再说啦,领导哪有不批评人的?”

  看起来,“钝感力”这个词现在才有,其实,与其对应的人和事,古已有之。南朝宋史学家范晔写过一篇仅50字的题为《堕甑不顾》的笔记体小说:“孟敏字叔达,巨鹿杨氏人也,客居太原。荷甑堕地,不顾去。林宗见而问其意,对曰:‘甑已破矣,视之何益?’”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孟敏,字叔达,是巨鹿杨氏人。他在太原居住的时候,一天上街,不小心把拿着煮饭的罐子掉在地下,摔得粉碎。可他连看都不看一眼,径直走了。郭泰见了很奇怪,就问他原因。孟敏回答说:“罐子已经摔破了,看它又有什么用呢?”

  还有碰上破事烂事做得更棒的人呐。冯道是五代宰相,历任四朝,侍奉过十位皇帝,可谓政坛“不倒翁”。有人侮辱他,将写有“冯道”二字的牌子挂在驴脸上,牵驴招摇过市。手下将此事报告给冯道,可他并不恼怒,还对手下云淡风轻地说:天下这么大,重名重姓的人多了。也许,这个人是为驴子寻找主人呢。

  孟敏和冯道,好样的!碰上不值得计较的小事破事烂事,他们根本不往心里放。由此,说孟敏和冯道钝感力强,大概算不上过分。

  大家看,古的,今的,正面的,反面的,“宰相肚里能撑船”,有钝感力的人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就是能扛得住事。有人总结说,钝感力是滋生幸福的另一种力量。还有人归纳说,钝感力,可以说是大智若愚、以不变应万变的现代阐释。

  信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