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达明
冼星海于1938年11月来到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在鲁艺最艰苦的时候,每人每天只有一斤小米、一钱油、两钱盐,副食基本没有,顿顿盐水煮土豆、白菜汤或南瓜汤。每月能吃上一次馒头或者肉丁烩面条,简直就是一场“盛宴”。
即使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鲁艺仍对冼星海这位留学归来的南国之子,给予了格外关照。为了让他有足够的营养以保障创作,鲁艺为冼星海提供了特别优待,每个月不仅有大米,还有饼干、白糖、咖啡和香烟。冼星海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在这里我受到了特别优待,鲁艺教员月工资12元、助教6元,我每月却拿到15元的高薪。除宿舍外还有一孔配了火炉的窑洞作创作室。”
延安照明用灯油有限制。晚饭后到点灯前,是鲁艺师生的散步时间。大家从图书馆借书出来,沿着小路一边散步,一边朗读书中精彩的句子。如此长时间、大范围的散步,是鲁艺人思想和精神的漫游,也是一种具有丰富意蕴的文化景观。但冼星海却享受不到散步的乐趣,他要在这个时间段走十几里夜路,去给中国女子大学讲授音乐课。有女生回忆:“一次冼星海想走捷径而翻山越岭,结果迷路迟到了,只见他风尘仆仆,手里拿着一根走夜路打狼的棍子,出现在教室里,连连说:‘迷路迟到了,耽误了大家上课。’还向大家鞠躬致歉,让我们很感动。”
艰苦磨练和精神洗礼,让冼星海的创作热情似火山一般迸发出来,于1939年春天与光未然合作,仅用6天时间就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全曲。后来此曲唱响了延安城,唱响了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