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炳
北宋宰相王安石在政务闲暇时,常常翻阅各地送来的诗文。有一天,他看到有个秀才写的诗:“彩蝶双起舞,蝉虫树上鸣。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他看了第一、二句,点头称赞;看到第三、四句,便禁不住暗笑起来。一打听,是一位多年不第的秀才所书。王安石心想,这样糊涂的秀才,怎么能考得上呢?于是,他把后两句改成:“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
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辞去宰相职务。明月当空,花香扑鼻,王安石在寓所的花园里赏月,邀一位老人同坐。那位老人是一名花匠,当场从花心中捉来一条叫黄犬的小毛虫,交给王安石看。
正当王安石欣赏那条黄犬虫时,忽然听到空中一阵鸟鸣。他感到奇怪,毕竟夜里鸟是不鸣叫的。老花匠说:“这是本地一种稀罕的鸟儿,常在晚上鸣叫。明月当空,叫得更欢,当地人叫它明月鸟。”
老花匠的话使王安石感到内疚,几年前自己乱改那位秀才的诗,完全是自己凭经验铸成的大错。之后,王安石专程拜访了那位秀才,当面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