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7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宋代城市重视环境卫生

日期:04-29
字号:
版面:02版:国风       上一篇    下一篇

  □吴钩

  曾到过临安城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这样描述杭州的街道:“行在一切道路皆铺砖石,蛮子州中一切道途皆然,任赴何地,泥土不致沾足。惟大汗之邮使不能驰于铺石道上,只能在其旁土道之上奔驰。”“通行全城之大道,两旁铺有砖石,各宽十步,中道则铺细沙,下有阴沟宣泄雨水,流于诸渠中,所以中道永远干燥。在此大道之上,常见长车往来,车有棚垫,足容六人。游城之男女日租此车以供游乐之用,是以时时见车无数,载诸城民行于中道,驰向园囿。”

  这是不是马可·波罗的夸大其词呢?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的记载可以印证:“江南阶衢皆甃以砖。”北宋汴梁的御街,更是半点不逊于近代城市景观:“路心又安朱漆杈子两行,中心御道,不得人马行往,行人皆在廊下朱漆杈子之外。杈子里有砖石甃砌御沟水两道,宣和间尽植莲荷,近岸植桃李梨杏,杂花相间,春夏之间,望之如绣。”

  宋朝城市的整洁、卫生面貌,恰好跟1899年《芝加哥新闻报》对清代北京城的描绘形成强烈的反差:“该城气味浓烈,可观之处则少之又少……房屋矮小而破旧,道路全然未加铺砌,总是泥泞不堪、灰尘仆仆,且由于缺乏下水道和污水坑,城市的污秽景象简直难以言喻。”这一对比折射出不同历史时期城市治理的差异。

  宋朝政府的城市治理方式,确实是比较“现代化”的。在东京这样的大城市,宋朝设置了一个专门的机构——“街道司”,用来管理城市的环境卫生。街道司可以招募500个环卫工人,每名环卫工人给予月薪“钱二千,青衫子一领”,其职责包括整修道路、疏导积水、洒扫街道、整顿市容等。《清波杂志》说,“旧见说汴都细车,前列数人持水罐子,旋洒路过车”,以免尘埃飞扬,看起来跟今日城市的环卫洒水车差不多;《东京梦华录》说,“每遇春时,官中差人夫监淘在城渠”。官府每年都会定期安排工人疏通沟渠,以免城市积水。

  南宋的城市也有专门的机构与人员负责搞好环境卫生。《梦粱录》中说:“亦有每日扫街盘垃圾者,每支钱犒之。”跟今日政府雇佣环卫工人打扫街道没有什么不同。城市居民每日产生的生活垃圾、粪溺,也有专人收集、运走,“人家有泔浆,自有日掠者来讨去。杭城户口繁夥,街巷小民之家,多无坑厕,只用马桶,每日自有出粪人瀽去”,这些专业倒粪的行业叫做“倾脚头”。每年春天,则有“官府差雇淘渠人沿门通渠;道路污泥,差雇船只搬载乡落空闲处”。

  政府同时立法严惩破坏城市公共卫生的行为,《宋刑统》规定:“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禁止居民打洞穿墙、向外倾倒垃圾;主管城市卫生的官员如果袖手不管,则与犯法者同罪。市民“辄将粪土、瓦砾等抛入新开运河者,杖八十科断”,居民如果自行将粪溺倒入河道,将被处以杖八十的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