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明玥
春天,在一家知名的老字号茶楼喝早茶,最好的座位是打桩后建筑在流水中的茅草亭,早上7点钟,那安设在花窗边的几张桌子都已客满。我和朋友夫妻占据了小圆桌的一半,正在埋头点餐,忽见有人推着轮椅走近,带头的中年男士与我们商议:他带着80多岁的老母亲和妻儿,找遍大厅都已没有靠窗座位,可否与我们拼桌。他解释说,母亲腿脚不便,难得出来,想让她在这亭子里看一看护城河上的画舫和柳色青桃花红的风景。
他说得很慢,很恳切,轮椅上的老太太也微笑着向我们点头,我和朋友赶紧将放在旁边椅子上的包袋拿过来,放在脚下,又帮着移开一张座椅,让老人家的轮椅直接卡进空档。
陌生人各点各的茶水、点心,坐在一张桌上,双方也不可避免地攀谈起来。
我们很快得知,对面这家人是大儿子大儿媳带着孙子,与老母亲出来喝早茶、赏琼花。30多年前,这家的老父亲因病过世,做财务的老母亲靠着每天晚上加班加点替中小型私企做账,养大了两个儿子,供他们上大学,各自娶妻生子。时光飞逝,母亲老了,佝偻着背,膝关节也出了问题,但老太太一直坚持自己洗内衣、洗饭碗,甚至会手持一面小镜子,用一把普通的厨房剪刀替自己剪头发。
我注意到,这一家人,不论是儿子还是儿媳,介绍与老母亲相关的情况时,都偏过头,使自己正对老太太的方向,放慢了讲话的节奏,字斟句酌,咬字咬得特别清楚,还把自己的口型夸张地、完整地呈现给老妈妈看。因为我家老母亲的听力也在下降,我忽有猜想:“你家妈妈是不是耳朵不太灵便呀?”
做儿子的平静地解释:5年前,老母亲的听力就开始逐渐下降了,左耳的下降程度超过右耳。为着顺利交流,他跟媳妇也曾催她戴助听器,可惜都戴不习惯。助听器会毫无区别地放大环境中所有的噪音。风吹树叶的声音、猫叫的声音、邻居上楼的声音、油烟机的嗡嗡声、洗衣机的轰隆声……让人头昏脑胀。“几年前,我常对老妈不耐烦。上班前交代她什么事,我妈一时听错了意思,按我老家的话叫做‘蒲鞋穿在袜儿里’,我就有点儿急赤白脸,便会对她大声嚷嚷。”说到这里,中年男子惭愧地以手抹脸,用公筷给老母亲夹了两筷子大煮干丝,又把荠菜蒸饺夹到她面前的小碟子里,一字一顿地交待:“蒸饺要多嚼几下,里面加了松子仁和切成末的香菇,很香。”
中年男子继续回忆他和老母亲的相处:我对老太太不耐烦,我儿子也上行下效,一次,我儿子急着出门与大学同学聚会,要去玩“狼人杀”,老太太多问了一句: “啥叫‘狼人杀’呀?”孙子便大声嚷嚷:“说了你也不懂,你也听不见,奶奶,你问这么多干吗?”
老人破防了。当晚,她严肃地要求一家人吃完饭留下。她不便教育媳妇和孙子,便把教育的火力全部对准了自家儿子。“我妈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人都有老的一天,儿子,你不该把外头受到的委屈和压力宣泄到我这里来。我也没有那么聋,只要你在一米之内,缓慢地讲,咬字清楚些,让我看到你的口型,我是完全听得明白的。我妈最后说,等你也活到85岁,就会知道我现在的孤独和无奈……”
讲到这里,中年男子的脸上忽然出现了直入肺腑的愧悔之色,他说:“我妈说得对呀。怎能认为年纪大了就没有自尊心呢?年纪大了,视力、听力都下降,本来就好孤独,如果我们再不耐烦,谢绝跟她交流,那她的痛苦不是翻倍了吗?”
我默然点头,原来,这就是只要老太太在场,这一家人在讲话时都变得字正腔圆的原因。有时,我和朋友语速快了,老人偏过头,一脸迷茫,做儿子的马上会将我们的对话择其扼要,解释给老母亲听。我不禁感慨他的不容易,因为如此这般地讲话,一定是很耗气力的,中年男子笑着摇头:“从前,我也认为去迁就老妈的听力,是做了牺牲。可有一天,我回家累了,对我妈的问长问短很不耐烦,回嘴说,在外哄着客户,回来难道还要分出精力来哄你呀?我妈非常惊讶地说,那我也是你的客户呀,你怎么忽然忘了这事呢?”
此话一出,圆桌对面的这家人都笑了,老太太也听得明白,以手捂嘴,为自己的机智忍俊不禁。原来,中年男子如今所在的公司是经销各种家用按摩设备的。在儿子跳槽到现公司的第一年,老太太花钱买了一张儿子所在公司的按摩椅,她年轻的时候拼命做账,很早就有腰肌劳损的症状,腰背时常僵硬得像铁板一样,按摩正可舒缓。而面对老母亲惊讶又天真的反问,做儿子的羞愧地笑了起来,母子间的剑拔弩张一下子消失了。
是的,老太太在幽默地提醒儿子:要是你的重要客户没听清你在说什么,你一定会打比方、做譬喻,将枯燥的理念化整为零,务求对方能秒懂,为什么面对85岁的老妈,你却不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