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8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大力提振和扩大消费

日期:04-24
字号:
版面:02版:专题       上一篇    下一篇

  编者按

  4月22日,省政协举行民生协商会,围绕大力提振和扩大消费协商议政,部分政协委员、界别群众代表等发言。一起来听他们的好声音——

  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陈宗尧

  作重点发言: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消费工作,及时出台了《大力提振和扩大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因地制宜打好推进消费工作系列“组合拳”,工作成效显著。但是,受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影响等原因,当前持续扩大消费的压力较大,为此建议:

  围绕重点人群做好“投资于人”的文章,以更强力度的增收效果提振和扩大消费。针对当前受外部环境影响大的企业,强化稳岗就业支持工作,积极稳就业稳预期。针对青年人和新业态、灵活就业者等群体,提供方便可及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服务,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和保障制度。针对中低收入群体,免费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创新用工方式,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围绕重点领域做好丰富消费业态的文章,以更高热度的消费场景提振和扩大消费。培育“浙里青快消费”新风尚,打造更多“赛会、演艺、体育、文化、社交、培训、游戏”+“消费”场景,推出更多青年人乐于参与的夜经济项目,引育更多首店首展首发业态。打造“新科技+新消费”新品牌,以科技创新引领消费需求,赋能产业升级,用数字和科学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消费场所和文旅消费业态,丰富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消费业态,加大优质消费供给。塑造入境游浙江新样板,增加浙江始发的国际航线,开发适合外国人体验的消费项目,加快推广落地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措施。营造居民生活消费优质服务圈,完善规划布局,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健全配套设施、提升服务品质、加强适老化改造,实现居住环境和消费体验同步提升。

  围绕重点政策做好措施分类完善的文章,以更有精度的支持政策提振和扩大消费。根据不同消费者偏好优化消费补贴政策。动态调整以旧换新补贴目录,针对不同消费人群和消费项目,研究发放分时段使用的消费券。不断完善出口转内销支持政策,推动内外贸相关检验检测、认证互认,协调电商平台和商超,通过快捷入驻、集采、直播带货等方式,开展外贸优品内销展示活动,帮助外贸企业快速开拓国内市场。进一步提升消费补贴政策兑现时效性。

  围绕重点环节做好管理服务优化的文章,以更具温度的消费环境提振和扩大消费。完善相关审批服务机制和管理标准。以更高效率做好消费者维权服务,进一步健全集成高效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机制,形成维权合力,高效高质处置消费投诉举报,让消费者放心安心消费。

  李百春(省政协委员)

  夜间经济作为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消费具有乘数效应。健全顶层设计,设立跨区域部门协调机制,对商业外摆及夜间经济空间布局、经营业态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和引导。强化数智赋能,利用大数据优化夜间消费动线设计,推动夜间经济“有的放矢”。丰富消费供给,打造沉浸式特色文化IP,推动业态多元化与品质升级,拓展“夜展、夜娱、夜体”等新兴消费场景,推动夜间经济“百花齐放”。发力演艺经济,鼓励举办国际知名顶流歌手演唱会和国内一流大型音乐节等,创新发展演唱会“后一天经济”模式,鼓励开展“机票、门票即消费券”活动,定制“演艺+微度假”路线,推动夜间经济“好戏连台”。

  韩曦(阿里巴巴集团公共事务副总裁)

  丰富服务消费优质供给,发挥供给侧对消费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大对赛演活动支持力度,明确赛事引入标准,制定更有竞争力的赛事分级分类资助政策,同时在安全可控基础上提高可售票数量,促进我省赛演经济做大做强。推动服务消费模式创新。探索药店场景移动支付,建议将更多符合要求的线下药店纳入服务范围,同时开放更多线上渠道接入服务,更大程度释放健康消费潜力。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发挥中小微企业“毛细血管”和就业“蓄水池”重要作用。

  柳九邦(长兴龙之梦乐园总裁)

  推动冰雪经济健康发展,强化规划引领,结合当地市场需求、人口密度、消费能力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冰雪产业发展规划,建立项目评估机制,对新建冰雪场馆项目进行严格审核,确保资源合理配置。加大市场培育力度,提升群众对冰雪运动的认知度和参与热情,积极举办各类群众性冰雪运动培训和赛事,提高居民参与冰雪运动的技能水平。

  马卫光(省政协委员)

  提振社会消费预期,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发展,促进各类人群创业就业,稳定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增加经营性收入和资产性收入。针对不同年龄人群消费特点,靶向激发消费需求。加大优质消费供给,创新消费理念,促进传统实体商业向消费体验、消费休闲、商业文化时尚中心等消费空间转变。挖掘潜在消费动能,培育新型消费热点。营造便利消费环境,提升各类消费空间,优化商圈、景区与地铁等公共交通的便利衔接,接续提升商业文旅空间及设施环境,优化商业文化消费体验。

  孙元菁(省政协委员)

  降低刚性支出压力,增强消费能力,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实施育儿全链条减负,强化普惠型托育机构建设,将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逐步纳入免费教育体系,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以技能提升与就业扩容,稳定青年消费预期,探索实行“技能学习假”,健全以劳动、知识、技术等为核心的初次分配机制,为青年拓宽“主业+副业”增收通道。打造多元消费场景,适配青年需求,丰富电子竞技、沉浸式文旅等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戏剧节、动漫节、音乐节、演唱会等节展活动,对传统商圈、商业街区等进行数智化改造升级,营造虚实结合的互动式消费体验。保障青年消费时间,设置“生育友好岗”。

  叶卫红(省政协委员)

  构建数字消费信用体系,打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创新监管工具应用,建立预付资金“银行托管+保险保障”双轨机制,为预付资金筑牢安全防线,探索预付式消费“熔断机制”,完善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对违规商户实施市场禁入。创新跨境电商监管制度,培育数字贸易新优势。加快构建精准补贴机制,释放数字消费乘数效应,优化汽车行业管理系统审核功能,打造智能补贴系统,精准滴灌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陈美君(义乌市政协委员)

  强化内外贸标准协同赋能,推进标准互认,鼓励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支持义乌构建内外贸一体化的小商品标准体系,制定一批市场需要、填补空白的标准,将贸易优势转化为标准引领优势。强化内贸拓市场赋能,组织AI技术普及培训,助力企业低门槛启动品牌营销,推动“设计进市场”,加速成果向应用转化,开展“市场万里行”“外贸优品浙江行”等活动,把“浙江好货”送到全国。强化内贸信用保险赋能,优化金融服务,提供多样化、创新型内贸险产品,加大对内贸险推广支持力度,提高企业投保意愿和规模。

  陈亮(蚂蚁集团资深副总裁、首席市场官) 

  进一步优化消费信贷产品,更好满足消费领域金融需求。利用消费大数据,完善消费支持政策。加强规划布局,创新和推出更多具有浙江特色的文旅产品和“打卡地”,让浙江成为外籍游客必到的目的地,打造“China Travel”入境游浙江样板。大力发展县域旅游产业,鼓励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更个性化的省内游、市内游小众景点选择,扩充县域特色文娱消费、健康消费等内容供给,进一步支持推动县域消费高质量发展。将“一老一少”作为消费提振重点人群,大力发展养老旅居、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的产业,提升看护、居家养老等产业服务能力。

  詹鹏(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博士生导师)

  稳就业提技能,让居民有钱能消费。健全终身技能培训制度,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免费人工智能培训,规范共享用工模式。减轻育儿负担,提高低收入家庭月度儿童津贴标准;减轻养老负担,探索通过集体经济、慈善资金、企业捐助、个人资助多元筹资模式,推动中低收入家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提档升级。分层完善消费政策,让居民有意愿消费。针对低收入群体,可直接发放生活必需品代金券;针对中等收入群体,发放餐饮、旅游、家政等服务类消费券;充分考虑老年人和特殊人群实际,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放消费券。

  朱新力(全国政协委员)

  健全公用事业阶梯价格调整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探索建立阶梯可用电容量与全省居民用电总量同步调整机制,让居民敢买家电、敢用家电。优化政府补贴执行机制,建立健全“以旧换新”补贴项目联审模式,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项目审核效率,探索推行国补预拨付梯度支持机制。完善市场准入机制,支持大型商贸企业开展引流、促销等活动。进一步放宽消费限制。

  刘启宏(省政协委员)

  “增运力”,提升机场保障能力,新开及加密浙江始发的国际航线,优化航班运营效率。“促消费”,成立“航旅消费促进专班”,统筹航线规划、安全审批等事项,加强跨部门协调,完善消费补贴政策,如“康养主题航班、亲子游航班”等,实现“落地能消费”。“拓产业”,加快推动空港综保区建设,强化机场周边配套,支持临空、机场、主基地航司合力打造千亿级航空产业大平台,深化产城融合战略,形成具有临空特色产业的未来航空城,激发航空消费新活力。

  华之芬(省政协委员) 

  拓宽维权渠道,提高12315平台投诉信息录入的开放性和智能化水平,简化投诉流程,设立“简易投诉”模块,发挥12315电话热线优势,确保线上投诉能够直通线下调查处理,让维权“零门槛”。构建普惠性维权保障机制,鼓励和引导经营者建立健全先行赔付、线下无理由退货等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让维权“零成本”。建立快速响应与高效处理机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消费纠纷进行智能分析和预判,提前介入化解潜在矛盾,对消费者投诉实行限时办结制度,推广“小额诉讼快速通道”,简化举证流程,加速案件审理,让维权“加速度”。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建立消费维权信用体系,加强社会监督,让维权“无障碍”。

  赵伯祥(省政协委员)

  进一步优化3C消费券机制。整合多方资源,丰富补贴产品种类,推出叠加运营商套餐优惠券等,提升消费者消费意愿,鼓励商家提供多样化的增值服务。加快将无人机、投影仪等青年人喜爱的新技术、新产品纳入消费补贴范围。调整补贴比例,降低消费门槛,对于低价位区间的3C产品提高补贴比例,满足中低收入群体刚性消费需求,针对中高端产品,鼓励金融机构与电商平台、商家等合作,推出分期支付等服务,降低购买门槛。进一步提升补贴兑现效率。

  何恒(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基础设施研究所所长)

  首发经济已成为我国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抓手。推进区域协同,杭甬温三城引领,错位发展。杭州主打“数字+文化”,发展“江南文化+互联网+国际会展”;宁波突出“港口+海洋”,发展“海洋经济+港航中心”;温州发力“跨境+时尚”,发展“新型消费+跨境电商”。加快模式创新,做好“产业+首发”“数字+首发”“文旅+首发”“会展+首发”。注重生态优化,加大政策、服务、品牌三保障。强化政策支持,健全我省首发经济评价标准和扶持政策;大力提升服务,推进产业链协同,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品牌咨询、广告设计等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聚焦品牌打造,举办“浙江国际首发节”,发布年度报告和引领性品牌榜单,组建省内各市首发经济促进联盟或联合上海、苏州组建“长三角首发经济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