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年
在杭州西溪的梅墅,但见一株株梅树枝繁叶茂,深静幽彻。我去西溪湿地,是为找寻“扬州八怪”之首金农笔下的西溪野梅。曾在君匋艺术院画展上见过乾隆戊寅年(1758)秋日,金农72岁时所绘的花卉册页。上面提到:“吾杭西溪之西,野梅如棘,溪中人往往编而为篱,若屏障然,余点笔写之,前贤辛贡、王冕之流,未曾画出此段景光也,农记。”
金农(1687~1763),原名司农,字寿门,号冬心,浙江杭州人。他是一个很有特点的画家,敏感、自尊,始终怀有“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强烈渴望。同时他又曾童心大发,数梅自赏。 他53岁后才开始攻绘画,在朝着艺术的山顶艰难前行中,谱写了一曲金农式的精神狂想曲。
金农的这套花卉册页,十开中梅花有六开,其他分别为水仙、清竹、灵芝、芭林。他的墨梅图,穿插交融,点擦勾勒,在堆叠中有负重感,在空隙中有灵动感,描绘出了野梅精神的深沉与复杂。有时又会仅仅截取两三枝,突然跃入你的眼帘,疏朗有序,简洁有力。上有“雀喳喳忽地吹香到我家,一枝照眼是雪是梅花”的题款。
梅花常常以高洁、典雅、冷峭出现在公众视野,金农笔下的梅花,却透出不同的味道,那样熟悉,却有些许陌生。他选择的角度非比寻常,就比如最后一开,题款为:“乾隆戊寅秋日杭郡金农写。”这梅树,头角峥嵘,朵朵梅花竞相开放,淡墨勾勒,浓墨点睛,在轻淡中折射出一种坚贞的精神。
到过梅墅的人都知道,梅墅里遍地是梅树,一枝紧挨着一枝,株株相交,彼此呼应。等到梅花烂漫时,倒挂的梅枝、纷繁的花朵,在微风吹拂下,暗香浮动,片片落英,遍地彩霞。那时有谁分得清彼此枝上的梅花。而金农的笔下,花与枝之间极度精炼,枝干有力,梅花妩媚,这是冰肌与玉骨的结合。他截取精彩片断,巧妙表现枝杈间纷繁的梅花,“千头万绪,剪不断,理还乱”。表面的感觉就是边角之景,真切的细节,具体的姿态,强烈地传达出这一情景的感情力量。所以他敢说:“前贤辛贡、王冕之流,未曾画出此段景光也。”
金农笔下的梅花在构图、水墨技法表达主题和提炼形象上都有卓越的成就。由于他高度的表现技巧和深刻的情感产生了非同一般的风格。一次次堆起又一次次散去,一次次疯狂奔向顶峰又一次次重重跌落。好在他找寻到了能抚慰他的“佛”。一枝粗大老梅树的虬枝铁干掠过画面,苍老刚劲的树干,一梅枝盘屈向上,树梢上几朵淡淡的梅花,边款写着大大的七个字“苏伐罗吉苏伐罗”,透出的是生命的顽强。
金农尊重传统,但是与正统派尊重传统的方式不同,他重古而不泥古,尊古而求创新,不断朝着高尖端努力,不愿和别人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