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丽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谷雨时节,春暖日长,降水充沛,茶树叶肥汁满,闻之清香,入口甘甜,人们有上春山、采春茶、饮春茗的习俗,以求清火明目、辟邪养生。
茶出中国,源远流长。在浙江发现了已知最早的人工种植茶树根,距今约6000年。山东战国墓葬出土了经过煮(泡)的茶叶遗存,是最古老的饮茶实物证据,距今约2400年。茶流在身体里是血液,吟在口中是诗篇。茶的出现,使喝水这件事从生活中独立出来,渐渐成为了思想和艺术。
在中国几千年的茶叶发展史中,茶具的发展和茶事活动如影相随。茶叶本身不仅要口感美、气味美,还要讲究形色美,藏茶的器皿要美,泡茶的茶具更要美。古人云:器为茶之父。对茶器的讲究,可见一斑。据记载,在民间茶事活动中,至少有25类30多种茶具需要使用。这些茶具,承载着千年的文化精髓,穿越时空的隧道,照亮了茶文化的每一个角落,使其焕发出永恒的魅力。
以箱存茶。明代黑漆嵌螺钿茶箱(图1),是北京博美2023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的藏品。螺钿漆器,在明清时期是颇为流行的日用装饰手法,因工艺复杂,品位极高,彼时在文人书房颇受欢迎。这件茶箱五面皆用嵌螺钿工艺装饰,并用描金、彩绘填色,具有富丽堂皇的效果。画面细腻秀雅,螺钿裁切、雕刻皆一丝不苟,更显精妙难得。
以则取茶。民国象牙卷荷双龟茶则(图2),现存于中国茶叶博物馆。茶则是用来量茶入杯的器具。一般茶则以陶瓷、木质、竹质为多,以象牙制成较为少见。设计者采用圆雕、浅刻技法,刀法圆滑光润,不留痕迹,且巧妙地利用象牙原材质的肌理和纹路设计成卷荷型。背面为阴面,刻画出卷荷的茎叶及蒂柄,阳面设计成卷叶成则,更巧妙的是两只小龟匍匐于卷叶之内,刻画生动,栩栩如生。
以盏盛茶。南宋广元窑黑釉玳瑁纹茶盏(图3),现藏于四川省遂宁市博物馆。此盏敞口,斜腹壁,圈足,胎体较薄,器形规整大气,制作精良。茶盏通体施黑褐色釉,釉面滋润,其上再洒以不规则黄色点状纹形成的玳瑁釉,轻盈缥缈,犹如祥云,酷似晓雾。此盏造型典雅大方,釉纹图案色泽华贵而不夸张,堪称广元窑瓷器的精品。
以壶泡茶。清代金嵌绿松石茶壶(图4),系西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茶壶为纯金铸就,分壶盖和壶身两部分组成,均以宽带纹进行装饰并镶嵌有绿松石,整体造型敦厚、稳重,镶嵌工艺精湛,凸显其富贵华丽。这件茶壶装饰繁缛,用料考究,当为西藏上层贵族陈设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