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8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中医眼中的“胖”

日期:04-22
字号:
版面:03版:浙江潮       上一篇    下一篇

  □刘江龙

  地铁扶梯上,穿堂风掀起中年男子的衬衫下摆,露出一圈匀称的软脂;晨雾里的公园里,穿秋裤的壮汉擦着额角虚汗慢跑,裤脚还沾着昨夜的草露;写字楼下午茶时间,总有人捧着麻辣香锅大快朵颐,双颊泛着油光……当肥胖成为现代生活的注脚,国家出手干涉,中医却在千年之前就为这些不同的“胖”写下了细腻的注疏——脂人、肥人、膏人、肉人,四种身形如四枚印章,印在中医辨证的长卷上。

  《说文解字》说:“凝者曰脂,释者曰膏。”意思是那些说话总带着气音,像被抽去半口气的人,便是“脂人”。他们的胖是均匀的、温吞的,像融化的黄油裹着骨架,连胆量都被气虚浸软了。课堂上从不敢主动发言,开会时总挑最角落的位置,连遇见流浪猫都要退半步——这不是性格怯懦,而是脾胃之气不足以推动周身运化。小米粥的米油、猪肚汤的醇厚、胡萝卜的甜糯,都是他们的补气良方,如同给生锈的齿轮滴上润滑油,让身体的气机重新顺畅流转。

  最怕冷的“肥人”总比旁人早半个月穿上秋衣,即便三伏天进空调房也要披件薄外套。他们的胖是沉甸甸的,从发丝到指尖都透着寒意,小便清长如泉水,大便溏薄似春泥。中医说这是肾阳不足,好比锅炉里的炭火快熄了,暖气供不上来。补肾气是给这架老锅炉添把新柴,而按摩长强、命门、百会三穴,就像给烟囱通通气,让阳气沿着督脉这条身体的“主干道”畅快升腾。你看那晨光里认真叩击百会穴的老人,每一下都是在和身体里的寒冬对抗。

  最有辨识度的当属“膏人”,他们的胖是“局部起义”——腰腹间的脂肪像充气游泳圈,层层叠叠往下垂,连眼皮都被痰湿坠成了肿眼泡。这类人往往曾经是结实的壮汉,后来渐渐被痰与湿结成的网困住了气机。就像一条原本通畅的溪流,被淤泥和水草堵住了河道,水流变慢,渐渐生出青苔。冬瓜的清利、赤小豆的渗湿、荷叶的轻扬,都是在帮他们疏通河道。每天五公里的散步,不是激烈的战斗,而是温柔的催告,让停滞的气血重新流动起来。

  最“燃”的要数“肉人”,他们像揣着一团火在生活,动不动就脸红脖子粗,说话像连珠炮,食欲更是旺盛得惊人。刚吃完午饭就惦记着下午茶,看见麻辣火锅就挪不动步,可这旺盛的食欲背后却是“胃强脾弱”的困境。胃像个亢奋的鼓手,敲着激昂的鼓点催着进食,脾却像个疲惫的挑夫,担不动这么多水湿。绿豆汤的清凉、苦瓜的苦泄、薏米的健脾,都是给这团火泼的凉水,让胃热降下来,让脾湿运化开。他们的养生之道,是学会给生活按按减速键,在急躁易怒时,想想莲子心的清幽。

  “脂人”要在保温杯里泡黄芪,“肥人”每天要坚持穴位按摩,“膏人”要把奶茶换成荷叶茶,嗜辣的“肉人”要在菜单上加几道清蒸菜……中医的智慧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判定,而是像老茶客辨茶汤,能品出不同的滋味。

  当我们不再用单一的标准看待肥胖,而是像中医那样,把每个身体当作独一无二的宇宙去探索,就会发现每个身形里都藏着让生命焕发光彩的可能。三分调,七分养,真正的养生,从来都是从读懂自己的身体开始——在中医的镜湖里,我们照见的不仅是身形,更是对生命的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