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炎琴
在社交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生活仿佛被一层绚丽的滤镜笼罩。前不久,弟弟毅总在朋友圈晒健身的照片,看到各种健身器材,各种摆拍的健身照片,我马上点赞说:“弟弟,你好棒!”他说:“姐,我是装出来的。”我说:“没事,装着装着就成真的了。”
在充满多元与个性的时代,像弟弟这样的年轻人似乎热衷于“装”。他们精心打造社交媒体上的完美人设或刻意营造看似潇洒不羁的生活姿态。有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这不过是虚荣与浮躁的体现;然而,我却想说,这“装”的背后,其实藏着奇妙的人生蜕变,它是从模仿到超越,最终抵达全新人生境界的旅程。
“装”,在起初,往往源于一种对理想的向往与对自我的不满。看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识渊博、谈吐优雅、生活精致、游历四方,便不自觉地心生羡慕,想要去靠近、去模仿。于是开始“装”,装出一副博学的样子,强迫自己去阅读晦涩难懂的经典著作,哪怕一开始只是走马观花;“装”出一种精致的生活,精心布置朋友圈的每一张照片,哪怕背后的生活依旧平凡琐碎。这“装”,像是给自己立下了一个目标,用一种外在的形式,去牵引内心深处的渴望。
在“装”的过程中,奇妙悄然发生。为了“装”,强迫翻开厚重的书籍,最初或许只为几句高谈阔论的素材,但随着一页页的翻阅,知识在心中生根发芽。那些枯燥乏味的文字渐渐变得鲜活,我们开始被书中的人物命运、思想观点所吸引,开始主动去思考、去探索。我们不再是为了“装”而“装”,而是真正在汲取知识的养分,丰富内心世界。同样,为了“装”出精致生活,开始关注生活的点滴细节,从餐桌上的摆盘到房间的装饰风格,从穿搭的色彩搭配到日常的仪式感营造。我们发现,生活本就该如此用心对待,那些曾经被忽视的美好,如今都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平凡的日子也有了诗意。
“装”着“装”着,我们开始走出舒适区。原本内向的人,为了“装”出开朗大方,逼着自己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起初,站在人群中央,紧张得手心冒汗,话语支支吾吾,但慢慢地,我们学会了与人交流,学会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差,甚至开始享受这种与人互动的乐趣。原本安于现状的人,为了“装”出有追求的样子,开始制定计划、设立目标,朝着心中的梦想出发。
“装”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与不足;它又像是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我们不再局限于自己原有的认知与能力,而是敢于去尝试、去突破,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人生。
不过,我们也要警惕“装”的过度与迷失。当“装”变成了虚伪,只为博取他人的关注与赞美,而忽略了真实的自我,那么这种“装”只会让我们陷入疲惫与空虚。
要知道,“装”出来的蜕变,是从外到内的深刻转变。它让我们在模仿中找到方向,在努力中收获成长,在突破中实现蜕变。当我们摘下“装”的面具,呈现在人面前的,是一个更加成熟、更加自信、更加丰富多彩的自己。那时,我们不再需要刻意去“装”,因为那些曾经“装”出来的美好,早已融入了血液,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让我们勇敢地去“装”,去追逐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也许就在“装”的过程中,能开启一扇通往全新人生的大门,拥抱一个更加美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