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8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一代医宗朱丹溪

日期:04-22
字号:
版面:02版:春秋       上一篇    下一篇

  □陈荣高

  义乌赤岸镇东朱村,有一座中华养生丹溪文化园。园内湖光山色、亭台掩映、花木扶疏、曲径逶迤,建筑古朴,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元代四大名医朱丹溪墓就座落其中。

  一踏进这座具有江南风格的文化园,即可见到陈敏章题写的“一代医宗”石碑。朱丹溪(1281~1358),名震亨,字彦修,人们尊称他为丹溪先生、丹溪翁。朱丹溪倡导滋阴学说,创立丹溪学派,对祖国医学贡献卓著,后人将他和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一起,誉为“金元四大医家”。朱丹溪中医药文化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朱丹溪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特别是他为母亲治病、终成一代名医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成为后人口中的佳话。

  元贞元年(1295),朱丹溪的父亲因病去世,留下孤儿寡母4人相依为命,母亲戚氏挑起全家重担。朱丹溪30岁那年,母亲患上了重病,四处求医问药,但病情却始终不见好转。朱丹溪发现,那些所谓的医生,不过是半路出家的庸医,盲目照抄药方,导致母亲病情日益加重。看着母亲日渐消瘦的脸庞,朱丹溪心如刀绞,他发誓一定要学好医术,治好母亲的病。

  于是,朱丹溪开始了艰苦的学医之路。他夜以继日地攻读《素问》等医书,刻苦钻研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为找到更好的药材,他亲自跑到大山中去采药。回来后,又反复调配药方,为保证母亲的安全,他先自己喝下药水,体味药性的刚柔后才让母亲服下。经过5年勤奋苦学,朱丹溪终于治好了母亲的病。这不仅让他深感欣慰,更为他日后的医学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朱丹溪曾两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这也让他的学医决心更加坚定。40岁时,他治好了恩师许谦多年的顽疾,声名鹊起。为提高医术,他出浙江,遍访名师,44岁时跟随罗知悌学医。罗是当时名医,世称太无先生,其学得刘完素之再传,旁通张从正、李杲二家学说。丹溪尽得其学,并有机会吸收三家学说之长,融会自己的心得,提出独到的学术见解,并创立了“滋阴派”学说。

  关于滋阴降火法的临证应用,朱丹溪有丰富的经验。他在学术上不墨守一隅之见,除滋阴降火外,也善于温补。他曾用黄氏附子汤、黄氏白术汤,治愈郑兄的病。用补血温血法,治愈东阳傅文的病。用峻补法,治愈徐妇难产。这些都足以说明丹溪在医学上是比较全面的。

  丹溪之学,其特点大致有三:一是阐明相火的生理与病理,探讨了相火对人体的重要性,并说明相火妄动的危害;二是在相火论的基础上,创立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说,强调“养阴”在养生和治疗上的重要性,因而创立了“滋阴派”;三是在杂病方面,阐明了气、血、痰、郁等病机理,丰富了临床医学的内容,并经过他的弟子们的发挥,使朱氏之学对后世内科学有深远的影响。

  朱丹溪一生,著述多多。主要有《格致余论》《丹溪心法》《丹溪翁传》《金匮钩玄》《火宁君相,五志具有论》《外科精要发挥》《医学发明》《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遗》《素问纠略》《伤寒论辨》《风水问答》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