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方
林徽因的名字最初是“林徽音”,典出《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是其祖父林孝恂从“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中所取。
林徽因改名,也算是文学史上的一段公案。上世纪30年代初,文学青年林徽因已小有名气,经常有诗歌、散文发表,巧的是,竟然有位名叫“林微音”的男性作家也有诗歌、散文发表。二人的名字仅一字之差,且“徽”和“微”字形极为相似。更巧的是,二人的写作风格也很相近。林徽音是新月派诗人,林微音与新月派相互来往很多,因此不仅读者容易弄混,编辑也常常把二人的作品“张冠李戴”。
据记载,为避免彼此有掠美或冒牌之嫌,1931年,徐志摩曾为林徽因在媒体上发布一则声明:作者林徽音,是一位女士,作者林微音,是一位男士,二者不是同一人。但徐志摩的声明并未解决根本问题,照样常常被人弄混。为了消除误会,林徽因在发表文章时,只好将署名改为“林徽因”,其最有名的《你是人间四月天》便署名“林徽因”。
林徽因说:“我倒不怕大家把我的作品当成他的作品,我只怕把他的作品当成我的。”如此看来,林徽因不仅有独有的傲气,也有超越常人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