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9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非遗技艺如何活态传承

日期:04-19
字号:
版面:02版: 综合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联谊报讯  为助力“文传曙香”品牌建设,日前,宁波海曙区政协文艺界别联合高校非遗研究传播基地举办“非遗活态传承 文创赋能发展”委员恳谈会,政协委员、高校代表、非遗传承人齐聚一堂,共谋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之道。

  海曙非遗资源丰富,但部分传统技艺面临传承断代、市场萎缩等困境。“非遗传承从‘静态保护’转向‘活态创新’,高校的年轻力量与创意资源很重要,希望以此活动为契机,通过产教融合、文创转化等方式,推动非遗焕发新生。”区政协文艺界别召集人俞岚说。

  会前,委员们实地走访海曙第三外国语学校及宁波财经学院海曙校区,参观绘瓷艺术非遗基地、观摩非遗剪纸文创系列作品,感受非遗传承的“守”与“新”。在随后的恳谈会上,大家从非遗项目的保护、创新及市场化路径等方面建言献策。

  “创意易被模仿,需建立完善的版权保护机制。”来自宁波市文化旅游研究院的周东旭委员建议,整合非遗资源,打造沉浸式非遗街区,结合AR技术、研学体验等,吸引年轻人参与。

  区政协委员、宁波财经学院播音主持系主任李红提议,通过融媒体技术“轻量化”传播非遗故事。“可用AI配音、短视频记录非遗传承人工作日常,设计非遗主题的直播带货,让传统文化‘破圈’触达更多群体。”

  区政协书香甬城委员工作室召集人郑永宏建议,政校企共建非遗产品孵化平台,“高校提供设计、企业负责生产、文旅部门对接景区展销专柜,形成‘创意-产品-市场’闭环。”

  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魏晓红表示,将通过与高校合作,培养一批既会传统剪纸、又能玩转AI设计的年轻传承人。

  “我们将持续创新委员联系界别群众载体,推进非遗的现代化创新,以有用之言、务实之策为非遗注入持久生命力。同时继续打造‘墨香’系列活动,让墨香的诗意芬芳融入政协履职,助力‘文传曙香’品牌建设。”俞岚表示。

  通讯员  海政宣  本报记者  周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