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谊报讯 推进数智农业,以“AI+农业”吸引更多青年人才返乡创业,是杭州余杭区“农”墨重彩的课题。
日前,区政协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瓶窑分中心)的“西吾·委员直播间”里,政协委员和农业领域专家围绕“AI赋能乡村振兴与青年人才入乡”开展圆桌讨论,并在区政协“i履职”平台上直播。
“只闻机器鸣,不见农人忙。”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副教授赵文涛说,当前仍有不少农民对人工智能持怀疑态度。“这需要提振农民对科技的信心。人工智能企业除了探索技术发展,还要积极推广打造品牌形象。”
“产教融合、科教一体的发展模式对我们大有裨益。”力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吴敏敏认为,校企深度合作研发项目,不仅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创新动力,也为年轻人创造了大量参与乡村建设的机会,让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真正在田野间落地生根、蓬勃发展。
杭州市政协委员、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教授杨敏不久前参与了余杭“农村职业经理人”的招募工作。她认为,AI将潜移默化影响产业发展、资源配置、基层治理等,要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加入返乡队伍,带动资金、项目、技术等资源要素向乡村集聚。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现代信息技术学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宋革联提出,出台更多精准扶持政策,讲好青年在农村的发展故事,为青年人才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相互成就”提供更好的环境。
如何加快农文旅融合?委员们认为,AI赋能将为农文旅融合带来无限可能,要深度挖掘文化底蕴、找准定位,走好差异化发展之路。
今年以来,区政协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瓶窑分中心)常态化开展“西吾·委员直播间”活动。作为本次直播的主持人,杭州市政协委员、余杭区政协委员忻皓期待更多委员在直播间思想碰撞,为余杭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本报记者 陶迈卿 通讯员 姚海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