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南浔区政协经济界别
2024年,湖州市提出块状产业出海拓市“1258”专项行动,推动童装、智能物流装备、电梯、绿色户外家具、动力电池、椅业、建材、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八大产业出海拓市。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块状产业出口达485.7亿元,同比增长16.3%。其中,南浔企业凭借电梯等产业拓展海外市场,强化了国际合作,有效提高了经济效益。
现状
恒达富士电梯有限公司通过差异化竞争和个性化定制,开拓埃及、沙特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蓝光驱动技术有限公司重点开辟中东、东南亚、印度等新兴市场,曳引机海外订单逐年增加,订单占比从5%增加至25%;怡达电梯公司建设了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营销服务网络。全区企业通过出海拓市行动,有效拓宽了海外市场,加深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体的合作,不仅打造了企业新的增长极,还提升了“中国制造”的品牌影响力。
挑战
专业外贸人才短缺,培养体系不完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语言习惯等存在差异,企业出海需要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支持,但熟悉当地市场的人才比较短缺,外贸人才的培养体系不够成熟。
海外融资成本较高,制约企业出海发展。因信用信息不对称、缺乏系统化的融资服务,中小型企业通常需要支付较高的咨询费。高额的融资成本压力,迫使部分出海企业放弃业务拓展与技术研发。
绿色贸易壁垒加剧,影响企业技术研发。随着全球产业链体系的分化和重构,新型贸易壁垒影响企业出海。如有的国家明确禁止合作开发“开源AI大模型”,影响了企业技术交流。禁令也导致企业与海外研发团队在学术、开源、社区等层面“脱钩”,一定程度上延缓AI企业研发进程。
建议
构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强化人才引培机制。一是深化与高等院校及专业培训机构的合作,开设国际化人才培育课程,培养一批精通国际商务运作、国际法律事务及外语沟通的复合型人才。二是打造外贸人才专属服务平台,搭建出海企业人才互动与沟通桥梁,促进企业间人才信息共享与交流合作,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构建信用评价及担保体系,优化出海企业融资环境。一是建立多维度信用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出海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信用记录以及海外市场表现等信息,强化融资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推动金融机构开发出海企业专属金融产品,如海外项目贷、贸易融资等,提供汇率风险管理方案,助力企业抵御汇率波动风险,降低融资成本。二是完善融资担保体系,设立出海企业融资担保基金,为符合条件的出海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增强企业融资信用,提高融资可得性。
构建梯次培育体系,实施“双翼计划”。一是尽快建立海外市场信息数据库,涵盖不同国家的市场需求、政策法规,为企业提供精准的市场定位策略。二是建立重点出海企业目录库,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领军型、省级骨干型以及潜力型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和政策倾斜。抓住浙江省持续深化实施“雄鹰计划”契机,为企业带来更多拓展国际市场的机会。启动“雏鹰计划”,依托“雄鹰”企业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鼓励中小企业深入全球产业链,积极探索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