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0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敦煌飞天的东方浪漫

日期:04-08
字号:
版面:04版:鉴赏       上一篇    下一篇

  □贺源

  据传,敦煌飞天起源于印度佛教艺术中的乾闼婆和紧那罗。乾闼婆是香神,能散发香气;紧那罗是乐神,擅长演奏音乐。他们在印度佛教艺术中常以歌舞的形象出现,为佛国世界增添欢乐祥和的氛围。随着佛教东传,这一艺术形象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交融,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敦煌飞天。从十六国时期开始,飞天便出现在敦煌壁画中,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不断发展演变,每个时期都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

  早期的敦煌飞天,如北凉、北魏时期,受西域画风影响较大。这一时期的飞天,造型质朴,身体比例略显夸张,头部较大,腿部修长。他们上身半裸,下着长裙,肩披长巾,飘带简洁流畅。面部五官立体感较强,高鼻深目,具有西域人的特征。飞天的动态较为单一,多呈“V”字形或“一”字形,身体僵硬,缺乏灵动之感。但正是这些略显稚嫩的笔触,开启了敦煌飞天艺术的先河,为后世飞天造型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到了西魏时期,飞天艺术迎来了重要变革。此时,中原文化的影响逐渐增强,飞天造型开始融入中原的绘画元素。飞天的身体比例更加协调,姿势也变得更加丰富多样。飘带的线条更加流畅,富有动感,仿佛在空中随风飘动。面部形象也逐渐汉化,五官变得柔和清秀,具有了中原人的气质。这一时期的飞天,既有西域艺术的豪放粗犷,又有中原文化的婉约细腻,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隋唐时期是敦煌飞天艺术的鼎盛阶段。国力强盛,文化繁荣,为飞天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这一时期的飞天,造型优美,姿态婀娜,达到了艺术的巅峰。飞天的身体轻盈飘逸,仿佛不受重力的束缚,在空中自由翱翔。服饰更加华丽精美,色彩鲜艳夺目,绘制工艺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飘带随风舞动,与身体的动态相互呼应,具有了强烈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飞天的面部表情丰富生动,或微笑,或沉思,或嬉戏,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性温暖。此时的飞天,已经完全摆脱了宗教的束缚,成为了自由、美好的象征,展现出大唐盛世的自信与包容。

  敦煌飞天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晶,融合了印度、西域、中原等多种文化元素,体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飞天形象中蕴含的自由、美好的精神追求,反映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憧憬。同时,飞天艺术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兴衰变迁,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艺术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