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0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赏朱彝尊井田砚

日期:04-08
字号:
版面:04版:鉴赏       上一篇    下一篇

  井田砚

  □梅晓民

  嘉兴市王店镇曝书亭内曾有一方朱彝尊亲自舔笔的砚台,因形似古代的井田,即称“井田砚”。在这方砚台上,有朱彝尊刻的铭文:“井尔井,田尔田,宜丰年。”后有署名“竹垞”。另有款识:“顺治丙申 ,薄游广州,偶得此石,较寻常,产端溪者更滑润可爱。因仿井田形琢为研,并制铭以卜有秋之兆。”

  端溪在广东省高要县东南,这里的石头质地坚实、润滑细腻,从唐代起,人们用它们来制作砚台,称“端溪砚”或“端砚”,为砚中上品。顺治十三年(1656),海宁人杨雍建在高要县任知县,是年夏,聘请28岁的朱彝尊为塾师教授其子。朱彝尊在授学之余,偶尔得到一块四方形的端溪石,十分喜爱。经摩挲赏鉴后,即仿井田形雕琢为砚(研和砚同义),并在砚上制铭,以卜秋天丰收之兆。

  井田制盛行于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那个时候,农人用纵横交错的道路和渠道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砚铭是刻在砚台各处的一种可长可短、亦诗亦文的自由文体。朱彝尊擅书法,喜藏砚,其《曝书亭集》中收录的砚铭有46篇之多。此砚以井田为题作铭,意寓辛勤耕耘于砚田。朱彝尊另有“画井地,犁耕牛。服田力穑乃有秋”的井田砚铭。古人亦有“井尔井,汲修绠;田尔田,鞭乌犍”的句子。乾隆皇帝曾写有一首《题朱彝尊井田砚》的诗:“曝书亭里考经义,井字砚田磨欲平。自是伊人思复古,可知复古实难行。”说的是朱彝尊在曝书亭潜采堂内饱蘸浓墨,奋笔疾书《经义考》,差点将井田砚磨平的情景。

  这方珍贵的井田砚现藏嘉兴市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