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友茂
有人问:“工作与事业是先后发展的吗?”这个问题因人而异,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有些人,他们从一开始便有了就业方向和职业选择,比如他是学医前就定下要从医,学农的就定下去农口工作,学建筑设计的就定下去建筑行业干。这样专业对口,用其所学,容易出成果。有些人,就业时所找到的工作专业并不对口,方枘圆凿,可干着干着对工作产生了好感和兴趣,业务逐渐熟悉,工作成绩越来越多。还有些人,或因为他做的工作并不是他擅长的领域,或有人嫉贤妒能,总之能力得不到发挥,甚至每天上班都像上刑场……
国人自古被教导“滴水石穿”。不少人对这句话理解有偏差,认为付出与回报之间存在着一种立竿见影的等价关系,一旦这个关系没得到印证,便不愿再埋头苦干。这种沉不住气,急吼吼地求回报求兑现的工作态度,何谈事业心?古代罗马斯多葛派哲学家们给人类提供了最伟大的见解:没有卑微的工作,只有卑微的工作态度,而工作态度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要想让自己的工作出成绩,不二法门是:务必要有把工作当事业干的工作态度。
“把工作当事业干”,无非两条:第一,要有热情,喜欢自己所做的这份工作,把工作视为要竭尽所能用一生去做的事,甚至像袁隆平、陈景润那样,对工作发自内心地热爱,把付出当作没有存折的储蓄,一生只做一件事,干就干好这件事。而那些没有事业心的人,仅仅把工作当成为了谋生才做的事,每天一副“苦瓜脸”,能够爱岗敬业干出大的成绩吗?
当然,干好工作,空有事业心和工作热情是不行的,第二还得有与之相匹配的学问、技能、才干。
前几天,央视怒批有些流量明星目不识丁,脑袋空空,像个文盲:有的在参加活动时,把“行业”读成“xíng业”,在发布宣传视频时,把湖南这个大省份描述为城市。有的把“瓮中捉鳖”说成“手中抓鳖”。米兰作为意大利的一个知名城市,被某明星说成国家。这些例子都说明在娱乐圈这个名利场,不缺一夜成名的机会,要想真正混出名堂,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都不可或缺。
“隔山不隔理”,包括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在内,七行八作、三教九流的从业者,难保在工作或生活中没出过上述流量明星出的那类洋相。现在是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时代,也是一个知识更新极快、“神仙不学习,也会变成一个俗汉”的时代。所以,不管你从事啥行业,干啥差事,也不管你以前学历有多高,知识、技能有多强,人人都需要有本领的恐慌感,并为此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家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空前激烈、几近残酷的竞争中,守好自己的摊子,保住自己的饭碗,在事业心的引领、烛照下,争取让自己的工作在同行同业中出类拔萃,争创一流,永不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