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0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古人住一晚酒店多少钱

日期:04-01
字号:
版面:02版:国风       上一篇    下一篇

  《清明上河图》里的民宿

  □刘中才

  世界那么大,看看又何妨。身处多元化的消费时代,随着精神需求的叠加升级,外出旅行日益成为社会刚需。在此期间,寻求一家环境舒适、价格实惠的酒店是众多游客或商务旅行者的头等大事。其实古人未尝不是如此。无论是公务异地出行还是纯粹的度假式旅游,夜幕降临后古人们也倾向于选择一家称心如意的酒店,用以缓解身心疲劳。

  从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汉简可知,汉朝时“传马一匹,日食粟三斗,刍一石,钱十五”。东汉建武三年(27)《居延汉简》记载:“客舍一宿,钱廿。”按照汉制每石粟约合100钱计算,购买力相当于50元人民币,也就是客栈每晚每房只需要50元。

  唐朝时,由于经济发展稳步向好,商业酒店逐步发展起来了。《通典·职官》在描述当时的酒店规模时说:凡三十里置一驿,天下水驿二百六十所,陆驿一千二百九十七所。由此可见其时商业经济的发展盛况。

  在竞争力日益加剧的现状下,唐代的酒店非但没有降价经营,反而呈现出一路攀升的迹象。唐代敦煌文书《天宝年间物价表》记载:“逆旅一宿,钱五十文。”查阅《新唐书·食货志》可知,开元年间一斗米约三文钱,此处意味着客栈每晚的住宿费可购米一石六斗,折合人民币约200元,与现代经济型客房几无差别。

  唐代高档型客房的价位却比较昂贵,白居易曾在《暮宿客舍》中抱怨说,“逆旅费百钱,村醪值十千”。十千即为十贯,也就是十两银子,折合人民币平均值约为3200元。其时,唐代一个正四品尚书左丞每月的官俸只有禄米3石,3000多元的住宿费已然令人望而生畏。尽管其中包含各种酒食消费,但是相对于200元的普通客房,多少还是令人难以接受。

  迨至宋朝,随着经济产出的极大进步,人们的消费能力也快速提升,酒店的价格在整个封建时代也是居于高位。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三中记载,汴京状元楼上房日赁五百文,常房三百。而且这种分层定价的方式,洪迈在《夷坚志》中也说,“建康府白下亭,商贾云集,厢房日值千钱”。按北宋中期米价每石600文,相当于人民币300~500元,一个普通民工每天出工赚取的劳务费在300文,客房的价格算是在可接受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宋代商业经济空前发展,瓦肆勾栏遍布各地,市民的消费水平也大幅提升。伴随着尚文抑武的政策引导,宋代的商业酒店开始出现预付押金的经营方式,《名公书判清明集》记载,某客栈纠纷案,“赁房钱日百二十文,先纳半月之直”。此种经营策略已经表明,宋代的经济结构已经具备现代商业属性的整体特质。

  元代由于通货膨胀严重,客房的价格也一再飙升。初期,“秦淮河房,银三分一宿”,约合90文钱,此价低于宋代。但是《南村辍耕录》记载,“至正间,钞法大坏,斗米值银二十两”。《马可·波罗游记》说,杭州“上等客房须付威尼斯银币一枚”,约合白银一两,约计人民币1200元。普通客房价值千元,高档酒店更是不言而喻。这种价格双轨制反映出元代货币体系的混乱,也因此导致物价虚高。

  明代历经长期的战乱杀伐后,社会形态趋于稳定,产业经济呈现繁荣气象。参阅《宛署杂记》可知,万历年间北京“下处宿钱十文,饭钱五文”。这一价位已经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但是节庆期间,房价上涨的现象在明代尤为突出,张岱在《陶庵梦忆》中描述杭州昭庆寺香市时说:“房钱日数百钱,犹不可得。”

  至清代,伴随着市场化机制的此消彼长,酒店住宿的价格逐渐统一,但是官民等级差也日益凸显。如《乾隆京城全图》标注的前门客栈价格为“大房日银二钱,小房八分”。按照《清文献通考》记载的乾隆中期每石米一两五钱计算,普通客房约合人民币只有80元。但是,《扬州画舫录》记载,盐商包租整座园林“日费纹银二十两”,相当于当时一个普通工匠的三年收入。《林则徐日记》对此阐明,“宿驿站,例给银六分”。这种消费分层实际上折射出官民差旅待遇的天壤之别。

  纵观历史可以发现,从汉代的二十钱到清代的三钱银,表面上看酒店的价格在不断降低,实则印证了《史记·平准书》所言的“物踊腾粜”的经济规律。

  当我们穿越《清明上河图》中鳞次栉比的酒楼、民宿,触摸着《姑苏繁华图》里水陆并行的客栈旗幡,古人投宿的“经济人”抉择,本质上与现代人选择星级酒店或青年旅舍并无二致。这种跨越千年的经济迭代规律,已然在方寸之间客舍里,映照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