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0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打造“旅游演艺之城”

日期:03-29
字号:
版面:03版:议政       上一篇    下一篇

  □民建舟山市工委

  《舟山市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7年)》提出,要建设长三角有影响力的海岛演艺高地。近年来,舟山立足海岛文化资源守正创新,演艺与餐饮、交通、住宿等业态深度融合,交演融合、宴演融合的创新产品不断呈现,为打造“旅游演艺之城”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对标演艺高地要求,还要不断提升供需、体验感、产业链等。

  不足

  产品供给不均衡、创新不足。从空间布局看,优质旅游演艺资源主要集中在普陀区,尚不能满足公共文化均等化供给及演艺市场的多元差异化诉求。从体裁看,多为“你演我看”的产品,缺乏“场景中看”的沉浸式演出,以及“我演我感我看”的互动式产品。

  产业链条不完整、实力不强。全市目前仅有在业状态的旅游演艺企业29家,且多为中小微民营企业。从主营业务看,主要为演出场所经营、演艺设备租赁、经营性演出等,既缺乏有凝聚力、引导力和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又缺少投资规划、创意设计、制作施工等企业。

  政策不到位、支撑不足。旅游演艺产业缺乏与现有规划体系的有效衔接,在塑造演艺品牌体系方面,缺乏系统性远瞻性谋划。同时,人才和科技力量还不能支撑演艺产业的规模化、创新性发展。

  建议

  优化空间布局,丰富产品体系。充分挖掘全市各区域文化内涵,打造演艺的一区(县)一品,实现演艺项目均衡覆盖。活化利用工业遗址、老旧厂房、商场等,提供民间演艺创作空间,因地制宜发展中小型、特色类、定制类演艺产品,打造融合发展的新质载体。结合一带一路一画廊发展规划和海洋历史文化长廊建设,推进演艺产业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鼓励发展乡村特色演艺产业,打造渔村演艺品牌,探索“海上周庄”和夜游夜宴发展模式,以演艺事业拓展海岛文旅深度融合新路径。

  壮大经营主体,激发市场活力。发挥国有演艺企业功能,联动剧院、景区、文博场馆、酒店民宿、交通、餐饮、街区、商圈等演艺场景全要素资源,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服务企业联合提升。深化院团改革,将舟山艺术剧院、青年越剧团等培育为有创造力、有影响力的市场主体,以点带面,全面提升舟山旅游演艺产业市场水平。设立演艺人才小微创新创业基金等多层次产业引导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参与基金运管,支持演艺小微企业、个体户参与创办优质项目。

  推动规范发展,构建良好生态。整合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各方力量,对优质演出产品、服务给予政策支持,加强对产业生态各环节监管,建立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育机制,促进演艺业务共生、生态共建、利益共享。面向建设长三角有影响力的海岛演艺品牌,构建演艺品牌评价体系,扩展舟山演艺产业发展“首发经济”效应。结合影视之城、音乐之城和体育之城建设,将演艺品牌化发展融入国际海岛旅游目的地建设大目标中,探索“大牌”联名发展新路径。推进光影演艺、人工智能+数字艺术、演艺数字化等新产品开发,推动科创赋能演艺产业发展。从税收、金融、人才等方面强化扶持,构建演艺产业创新驱动的协同机制与良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