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建平
诸暨市区一路向西,经过繁华的大唐街道和美丽的五泄镇,过了洋塘岭,一片“小高原”豁然开朗,马剑镇到了。
千年古镇马剑曾是诸暨出名的“穷镇”“落后镇”。近年来,该镇深入实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优势转换为发展优势,强村富民改革入选2024年国家级“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项目,走上了高质量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近日,记者深入马剑镇多个村(社),调研探秘其蝶变历程。
石门:“首富村”的衰与兴
现在的马剑镇,由原来的平阳、马剑、龙门三个乡镇合并而来。
“石门村是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成立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村可以说是附近乡镇的‘首富村’。当年全公社近20个行政村的酒,石门消费大部分,每天都有一辆手拉车送酒过来。”村里的老党员方金海回忆说。
石门村的财富来源是造纸产业。
村里毛竹多,造纸原料丰富。全村400多户人家中有100多人从事毛竹造纸行业,而且不愁销路,全部被供销社收购。
然而好景不长,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保护石门水库水质,村里的造纸企业全部关停。
镇、村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发展路子,引进织布业,家家户户置办起了织布机,高峰时全村有250多台织布机。但村子离城镇远,运输成本高,产品缺乏竞争力,而且织布机噪音大,安装时破坏农房结构,产业路子越来越窄。
村民们只好外出到上海、杭州和诸暨市区等地打工。
进入新世纪,村里看到了另一条发展之路。
“我们和安吉余村的情况类似,余村的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满满的信心。”村党委书记方东说,村里确定了依托“绿水青山”和红色文化发展农文旅经济、推进共同富裕的路子。
石门村的造纸业以另一种形式留了下来,村里建起了石门古法造纸演示馆,已成为一个旅游项目,深受大中小学生的欢迎。
石门村山多山高生态好,是理想的蜜源地,村民有养蜂采蜜的传统。
村里整合了20多户散养户,请农技专家指导新办集体蜂场,成为蜂蜜生产绿色科技示范基地,打造“石门同心蜜”品牌。
“当年石门人只有一碗饭,也要让给金萧支队队员吃。金萧支队队员受伤了,石门人用蜜蜂当营养品喂。‘同心蜜’灵感来自于这种军民同心的鱼水情。”方东说,由于产品质量好、故事讲得好,“同心蜜”受到消费者的热捧,去年投入市场的产品销售一空,今年准备扩大产能。
目前,“石门同心蜜”已纳入马剑镇“一村一品”特色产品,前景可期。
2020年,石门村入选省3A级景区村庄,结合村里“过小年”等特色民俗,形成“红”“绿”结合的研学路线,深受游客欢迎。
近年来,村里民宿、农家乐逐渐兴起。越来越旺的人气,推进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
龙门:从穷乡僻壤到好山好水
龙门村地处诸暨、桐庐、富阳交界处,曾经交通不便、信息不灵。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村一直以种地为主。由于地少人多,青壮年大量外出打工,村集体经济越来越弱。”村党委书记潘照明说。
2010年以后,村民们发现,这里的山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有人专门来爬三界尖这个诸暨、富阳、桐庐的界山,有人专门探访村里的龙门飞瀑,有人到村口的溪流里烧烤,甚至有人专门开车来打山泉水。村里开始积极推进,努力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2016年,镇里修建了三界尖登山健身步道,沿途设有指示牌、休息亭、公共厕所,并在溪流平缓的地方建坝蓄水,设台观景,三界尖成了网红打卡地。
近年来,镇、村实施“青山守护”山林涵养工程,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综合治理、三界尖专项修复提升等工程,完善钟楼、景观台等配套设施,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带动了村里农家乐和民宿的发展。
镇里还推进龙门村和金沙村、相公殿村抱团成立区域强村公司,打造“活力乡村·享遇马剑”农文旅体项目,串联壶源江、三界尖、乡村道等元素,打造溯溪、划船、跳水、游泳、跑步、自行车、“喊泉”、越野登山等“铁马八项”赛事基地,创建省级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吸引了更多游客。
游客的涌入,带动了龙门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根据做面条的传统,设立共富工坊,1个月可制作销售1000公斤面条,销售额达5万余元。当前,共富工坊制作基地通过了浙坊备案,产品可直接进入商超销售。
“我们正在扩大共富工坊的产能。”潘照明信心满满地说,“现在,村里农文体旅全面发展,一定能走上共同富裕的大道!”
栗金:绿水青山让人离不开
栗金村有家网红酒店——诸暨芳草地度假酒店。
“我有很多机会转岗到城里的酒店工作。”酒店总经理吴姜是位80后东北人,“但是这里的好山水,让人离不开。”
一家高端酒店,为什么选择地处偏远的栗金村?这要从栗金村的转型发展说起。
改革开放后,栗金村办起了厂,产业有织袜、制造弹簧等。
“远离城市、交通不便和信息不通严重制约了工厂发展。”村党总支书记徐洪太说,诸暨城区到栗金村要上高高的洋塘岭,“骑自行车会把链条骑断。”
同时期,诸暨大唐街道的织袜产业、弹簧产业发展越来越好,成为“国际袜都”,而栗金村的织袜等产业却逐渐消失。
徐洪太这批最早接触工业的“弄潮儿”,只能到上海、杭州等地经商办企业。栗金村发展越来越慢。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在外创业的栗金人重新发现了村里绿水青山的价值。
在上海创业的徐善忠回乡创办秦皇古道旅游发展公司,建造了高档次酒店。为了提高酒店的软件水平,徐善忠希望与开元酒店集团旗下的芳草地品牌合作。
当时省内已经开业的芳草地酒店都是开元集团自营,其中,长兴芳草地酒店以“青山”见长,建德芳草地酒店以“绿水”见长,而栗金村“绿水”“青山”皆有,成了打动开元集团的重要原因。
2020年5月,诸暨开元芳草地度假酒店开业,成为开元集团全省第一家合作经营的芳草地度假酒店。
“酒店开业后,来栗金村的游客越来越多,2024年达到2万多人。客流带火了村里的旅游项目和民宿,仅谷世界景点,一年就给村集体带来30万元的收入。”徐洪太说。在马剑镇党委委员俞婕看来,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全产业链,有效推进了共同富裕。
如今,走进马剑镇处处能看到“绿水青山”变成共同富裕的“金山银山”:
在马剑社区、相公殿村等村(社)的“古韵新生”区域协同共富带上,秦皇古韵游步道、三府古道游步道等5条游步道游人如织;
在平阳社区、金沙村等村(社)的“水美乡村”生态休闲共富带上,骑行者有的欣赏马剑溪的美景,有的专程过来健身;
在状元村、狮源村等村(社)的“花果山”名优水果示范基地里,柿子、黄桃与猕猴桃、翠冠梨、阳光玫瑰茁壮成长,吸引了众多观光者……
2024年,马剑全镇累计吸引游客20多万人次,创收超3000万元。
“这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省政协委员、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钟其一直关注马剑镇的发展,他说,几十年来的发展道路,有力地证明了,“绿水青山”能够变成“金山银山”,必将变成更多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