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0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校园更静了,教学质量更高了

日期:03-27
字号:
版面:01版:一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联谊报讯  今年新学期开学以来,在湖州市各中小学校里,社会事务进校园活动基本难见踪迹。

  “社会事务被‘拦’在了校外,校园更静、更专、更有趣了!”市政协委员、第二中学校长郑璐说。

  出台为教师减负“十条”措施、编制社会事务进校园细则、开展非教育教学事务专项治理行动……近年来,湖州在为教师减负之路上大步向前,结出了累累硕果。

  这背后,有着湖州政协持续6年的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2019年初,市政协组织委员围绕“教师减负增效”开展实地调研,发现非教育教学事务负担重一直是各中小学校的痛点难题。

  在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上,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和教育界别联合提交提案《关于减轻学校非教学工作,为学校“减负”的建议》,并作大会发言。

  会后,市政协持续跟进,将其列为重点提案,由市教育局主办。仅2个月时间,全市连续开展两轮清理,将市级涉校非教学事项由103项缩减至38项,大幅减少各类创建、检查、评比等,事项较清理前减少63%。

  进校园的事务减少了,但一些“指尖上的任务”成为“增负”新趋势。市政协委员、安吉县第四小学教师姜乐乐对此深有体会:“老师、家长的负担越来越重,还导致家校关系紧张。” 

  “为此,我们经过近一年的实地调研,对各学校需要填报的APP、公众号、微信群等进行全面统计,广泛收集一手资料,开展座谈协商,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2022年,市政协教科卫体委提交集体提案《关于规范各类APP进校园的建议》,呼吁对相关APP等进行梳理简化,为教师“指尖”松绑。

  随后,围绕“指尖上的APP”等四大类问题,湖州市明确提出任何无关教育教学工作的APP不得进入学校。

  “终于不用整天‘拴’在手机上了,可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专注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了。”姜乐乐点赞。

  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师减负的破解之路依然漫长。如何健全长效机制、持续有效为教师减负?

  2024年,市政协联动区县政协,在全市抽取26所中小学校开展集中视察,建言献策,为推进中小学教师减负增效持续助力。 

  “去年,我们三度报送社情民意信息和民主监督建议书,建议严控源头、分类施策、强化跟踪,构建有效减负机制,确保事项精简高效,得到市委书记和分管副市长的批示肯定。”市政协教科卫体委负责人说。

  首创《社会事务进校园“5344”操作细则》,明确“非必要不进校园”;加强整合精简,非教学事项缩减比例超95%;在12所中小学校设置观测点,实时开展监测督导……委员们的建议得到教育局的回应和落实,为教师减负按下了“快进键”。

  “教育事关千家万户,减负工作任重道远。”市政协主席李上葵说,将持续强化跟踪问效,联合教育主管部门适时开展“回头看”等,及时关注和回应社会关切,以高质量履职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全领域全方位打响“学在湖州”品牌,共同推进全市教育事业提质增效。  

  本报记者  朱敏敏  通讯员  顾丽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