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0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袁隆平的“特殊”课堂

日期:03-25
字号:
版面:02版:春秋       上一篇    下一篇

  □余娟

  袁隆平的课堂,与众不同。没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没有整齐的课桌椅,有的只是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稻田。在这里,学生们可以近距离观察水稻的生长,亲手触摸每一粒稻谷,感受大自然的馈赠。袁隆平总是亲自下田,边示范边讲解,从选种、育秧到插秧、管理,每一个环节都耐心细致。

  有一次,一位新来的学生初次见到这样的课堂有些不知所措。他穿着干净的衬衫和西裤站在田埂上,望着脚下的泥泞,迟迟不肯下田。袁隆平见状,微笑着走过来,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小伙子,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要想了解水稻,就必须和它亲密接触。”说着,袁隆平挽起裤脚,率先下田,给学生们做了榜样。

  袁隆平的课堂,不仅传授知识,更传递着一种精神。他常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种子健康了,事业才能根深叶茂,枝粗果硕。”在他的影响下,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种植水稻,更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科研事业。

  有一次,一位学生在田间发现了一株异常生长的水稻,兴奋地向袁隆平报告。袁隆平听后,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和学生们一起仔细研究。经过一番探讨,他们确定这是一株具有潜在价值的变异株。这次发现,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了科研的乐趣,更让他们体会到了袁隆平对待科研的严谨和热情。

  袁隆平的一生,都在为杂交水稻事业奋斗。在他的“特殊”课堂上,每一粒稻谷都承载着希望,每一片叶子都诉说着故事。这里,是知识的殿堂,更是精神的家园。袁隆平用他的智慧和汗水,浇灌出了一片片金黄的稻田,也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学子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