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政协中共、无党派界别
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要求。
需求侧分析
养老服务需求突出。象山养老格局总体呈现“9802”现象,即98%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2%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调查问卷显示,居家养老的需求重点在家政清洁、助餐服务等日常所需。选择居家养老的人群中,倾向于独立居住的人数是与子女同住人数的5倍,适老化改造、智能照护、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将成为这部分人群的刚需。机构养老需求重点则在医养结合、特殊护理、辅助用品等。从调查情况看,象山有机构养老意愿的老年人达11%,而实际入住仅2%,相当一部分机构养老需求,尤其是中高端需求未得到满足。同时,象山农村地区居住着全县80.8%的老年人口,养老服务设施、人才、项目等公共资源较城市短缺,对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家政服务等基础服务需求迫切。
消费需求结构升级。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老年群体消费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从基本生活需求向旅游、保健、文娱等方向转变。调查问卷显示,医疗保健、生活用品、休闲娱乐(含旅游)位列老年人感兴趣的消费需求前三。实际支出中,养生保健支出比服装支出高10.7个百分点,46.1%的老年人有旅游消费支出,57.1%的老年人有教育培训需求却没有支出,对无公害食品、进口食品等高端食品有需求的人群达到11.4%。
康养旅居需求强劲。根据《2024年中国银龄旅游专题报告》,17.6%的中老年群体每年旅游3次以上,“游+学+养”在银发群体中受欢迎程度达33.2%。
就业需求占一定比例。282名本地调查对象中,42.6%的老人表示若有合适岗位愿意再就业,60~69岁年龄段再就业意愿达到54%。
供给侧分析
养老服务体系规模初具。象山现有养老机构56家、床位数6500多张,建成颐养小院165家2800多套,5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个,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8个,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点300多个。全县村(社)助送餐覆盖率达72%,承接民政领域居家上门服务的机构6家,承接医保领域长护险居家护理服务的机构33家。从数量上看,机构养老床位数已能满足现有户籍老年人需求,但中高端养老机构数量偏少,对中高收入老年群体吸引力不足;从服务内容看,高龄、失能老人长期托养、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需求供给不足,医中增养模式仍有很大增长空间;从专业力量看,缺少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头部养老企业,从业人员整体学历偏低、年龄偏大。
银发产品研发生产潜力显现。目前全球有6万多种老年用品,我国仅不到1万种,发展空间巨大。据不完全统计,象山涉及银发产品的10家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医疗康复、保健品等领域。开发功能型老年服装、从海产品中提取营养添加剂、化妆品等都是象山企业的优势赛道。但从总体看,企业层面对银发经济的发展空间认识不足,对不同老年群体的需求缺乏深度市场分析,缺少针对性创新研发。市面上已有的老年产品和服务离广大老年消费者的需求仍有不小差距。
康养旅居业态多元。象山康养旅居业态布局较早,2023年发改部门联合中道智库、公路客运企业等建成全国旅游集散中心联盟(象山)康养旅居基地,以沙地、花墙、方家岙等村为代表的民宿村受长三角区域中老年人群青睐,益年小院、亲和源入选2024长三角旅居养老目的地。通过主动对接上海等地老年协会、旅行社、保险公司等,开发滨海式、田园式分时康养产品,促进文旅康养产业一体化发展。但与银发旅游先行地区相比,象山尚未对本地和外地老年游客的旅游需求作细分调查,针对老年人的慢游、错峰游、定制游等线路产品开发不足,相关设施配套仍有欠缺。
文体娱乐消费供给有待丰富。目前,象山已建设城乡老年活动中心407个,各级老年大学及教学点215个,但经常性开展老年人群教育培训活动的不多。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群中明确有文体、健身等产品需求的占70.7%,实际有消费支出的仅43%。老年大学每学期招收学员2000人,开学季总是课程“秒杀”一位难求,乡镇老年学校作用未充分发挥,民办培训机构基本没有针对老年群体设置的课程,限制了老年群体多元的精神文化消费增长。
建议
政策端协同发力。一要深化认识。随着人口老龄化,通过向银发群体提供针对性产品和服务,一方面可提高银发人群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保障体系负担;另一方面可促进新兴产业和就业增长,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银发经济的兴起促进了对老年人的价值重估,社会观念的转变有利于构建更加和谐、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二要编制银发经济发展专项规划。把银发经济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象山“十五五”规划,编制银发经济专项规划,制定发展目标和指标体系,把银发经济发展落到实处。三要出台导向性政策。出台《促进象山县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聚焦银发产业、项目、园区、平台建设,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培育银发经济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促进银发经济规模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
产业端创新推进。一要研发一批产品。结合工信部《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发挥“3+2”产业集群优势,鼓励企业瞄准全国十万亿级别大市场,以老年人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为目标,加强老年服装鞋袜、功能性食品、健康保健品、智能养老设备、适老化家居用品等研发和成果转化。二要培育一批企业。从银发产品制造企业中筛选产业引领性、行业带动力、开拓创新力强的企业,建立银发经济龙头企业培育库,形成常态化对接服务机制,支持建立产品展示场景,在政府适老化改造项目中予以优先采购。建设银发经济产业园,引导企业链接上下游产业,推动深度融合,形成集群效应。三要打造一批文旅爆品。把旅居康养作为象山银发经济发展的最大特色,依托山海岛礁资源,结合文化特色、海鲜餐饮、影视基地等优势,发布海鲜美食、康体养生、摄影采风、短剧拍摄等主题的定制线路,引导酒店、民宿完善适老化服务设施,打造国家级旅居养老目的地。利用条件较好的村落,整体开发打造中高端养老社区,通过与重点城市的社区养老社群组织、旅行商、第三方平台等建立产业合作机制,吸引中高净值人群入驻。
民生端持续改善。一要养老服务供给再丰富。拓展居家养老服务,针对象山98%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的现状,积极推广“浙里康养”“甬易养”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鼓励养老、家政、物业企业开拓居家帮办、上门服务等业务,引导餐饮企业、公益组织以及外卖平台、物流企业参与老年助餐配送。提升机构养老水平,以老年公寓为龙头,整合县乡两级养老机构和养老资源,打造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养老服务品牌和养老服务综合体;引入社会力量提供专业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中高端养老服务。加强农村颐养小院建设,推动农村集中养老向互助化、功能化、规范化的普惠性农村综合养老体系转变。二要消费场景营造再提升。引导商业综合体举办银发主题购物节,推出针对老年人的会员制服务、专属优惠,聚焦老年群体的康养、娱乐需求打造中老年社交场景。开展消费场所适老化改造,增加无障碍通道、休息区、阅读区。推进社区邻里中心建设,打造一批便民消费服务点,承接养老托老业务,提供帮买帮带服务,让邻里中心实现“零”里养老。出台社会力量发展老年教育扶持措施,丰富老年精神文化娱乐供给,充分利用老年大学、社区课堂、乡镇成人学校等资源,推出适合老年人的文化演出、艺术培训、兴趣班等活动。三要就业岗位再优化。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深入开展“银雁”和“银龄”行动,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志愿服务、科教文卫等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