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
寒潮退却,西南暖湿气流匆匆赶过来占据半壁江山,气温陡然升高。可冷空气哪肯善罢甘休,呆在北方休整几日,又气势汹汹地杀将过来,温度再度下降。就这样冷暖空气你来我往,纠缠不休,气温时而升时而降,大地时而暖时而寒,一直闹腾到春分。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冷暖空气经过数次博弈,双方势均力敌。春分之后,暖空气渐渐占了上风,“袅袅柔芳浅浅春”,虽然此时绿色还未成为大地的主宰,更没有万紫千红、草木葳蕤那种春意盎然的景象,但神州大地不少地方已陆续进入明媚的春天,在广袤的田野上,杨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
“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春分是植树造林的极好时机,我小时候,每年的春分,生产队都要组织村民在河边渠岸栽些树苗,固土绿化,装扮家园。队长还安排人从竹林里砍了几十根竹子,把煮熟的汤圆戳在竹竿的顶端,扛到地里,插在麦田的田埂上。这叫“粘雀嘴”。麻雀喜欢糟蹋庄稼,它们去啄汤圆时,就会被粘住嘴巴,以此得到教训,麦熟时不再来偷食麦粒。
春分吃春菜。春分之时,春雷始发,万物生长,正是吃春菜的好时节。春菜是一种野苋菜,母亲称之为“春碧蒿”,嫩绿的,细细的,约有巴掌那样长短,在田边地头都可寻到。采满一篮回家,洗净切碎,父亲在野沟里捉到两条鲫鱼,等鱼在热锅里翻滚时,母亲就把“春碧蒿”放入锅中与鱼片“滚汤”,名曰“春菜汤”。母亲说:“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始,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农谚说“春分到,蛋儿俏”。犹记得,我童年时,母亲在春分这一日总要给我们姐弟三个煮三个鸡蛋。这是家里母鸡刚生下的新鲜鸡蛋,我们三人比赛“竖鸡蛋”。我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蛋竖起来,成功居多,而两个姐姐却总是败在我的手下,根据游戏规则,谁失败,谁的鸡蛋就给胜利者吃。于是,三个鸡蛋被我独食。长大后才知道,两个姐姐是故意输给我的,真是姐弟情深啊。
唐代诗人刘长卿在《春分》一诗中写道:“从来今日竖鸡子,川上良人放纸鸢。”春分时节,天气转暖,孩子们放学归来,趁着春风放纸鸢。大路上、空地上,一群一群的孩子把一只只“蜈蚣”风筝、“蝴蝶”风筝从手中抛向天空。他们跑啊,跳啊,线在他们的手中飞速地滑出,风筝越飞越高,得意洋洋地唱着歌儿在蔚蓝的蓝天展翅翱翔。
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春分日后,“玄鸟不辞桃花寒”。燕子从南方飞回来,它们仔细搜寻着去年住的家园,在熟悉的屋檐下或修补旧宅,或建筑新巢。这个时节春雨霏霏、春雷震震,闪电划破长空。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春耕大忙即将开始。此时,农人的心情特别愉悦,他们深深懂得“一年之计在于春”。他们拿着铁锨,来到地里,除草间苗,捣碎土块,准备育秧;或是给地里窜得越来越高的麦苗、油菜施肥,增加营养。做着这一切,虽然很辛劳,但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甜蜜和幸福的微笑。
春分三候所代表的花是: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三花盛开,大美春分,春韵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