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谊报讯 近年来,舟山定海区以“东海云廊”“东海百里文廊”为生态纽带,以“定海古城”为文化地标,通过“云顶仙乡”等新业态开发,构建了“山海城”一体化的全域文旅格局。
区政协七届四次会议期间,区委书记侯富光走进农渔林和环境资源、教育、医卫、文体、民革界别联组讨论现场,聚焦全域文化旅游发展与委员们共商良策。
区政协委员方军代表农渔林和环境资源界建议,加强校企合作与专项扶持,通过党建引领整合资源,提升船员职业归属感,形成可持续的人才生态。
册子鮸鱼作为舟山海鲜的代表性产品,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区政协委员严爱君代表农渔林和环境资源界建议,加快推动册子鮸鱼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围绕打造海岛型生态文旅标杆,区政协委员石燕萍代表医卫界提出,通过科技赋能历史场景再现,增加非遗活态传承与体验,强化生态价值转化,鼓励主题研学,加强赛事引流和品牌营销,提升文化消费力。
区政协委员徐国中代表民革界建议,充分激发农民积极性,创新合作模式,发挥各自特长,加强资源整合,完善农业基础设施,降低农业生产风险。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更关注如何将文旅资源转化为青少年教育场景。”区政协委员李维斌代表教育界提出,构建“沉浸式文化课堂”,开发“一街一主题”研学路线,创新“文旅+赛事”模式,激发青少年参与动能,强化数字赋能,建设智慧教育文旅平台。
区政协委员傅勇代表文体界建议,整合资源,智能优化交通接驳,丰富文旅产品,开发特色线路,打造夜间经济,探索消费新业态,创新消费场景,提供个性化服务和文化体验活动,推动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荒道变游道、流量变留量、资源变资本、颜值变价值。”“乡村振兴”委员工作室成员王超锋建议,进一步开拓旅游市场客源,积极开展跨区域联动营销,深化旅游协作共享。
侯富光说,文旅产业发展大有可为,要坚定信心、久久为功、凝聚合力,为定海全域文化旅游发展添砖加瓦。希望广大政协委员强化政治担当,围绕中心大局,深入开展调研,多献务实之策,广泛联系各界人士,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务实的作风,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定海贡献智慧与力量。
本报记者 顾平 通讯员 邱铧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