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21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联谊报

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日期:03-07
字号:
版面:01版:一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联谊报北京专电(特派记者 郭舒韵) 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科技创新相关话题被频频提及。

  在这次全国政协会议上,如何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是住浙全国政协委员特别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

  “希望加快人形机器人在中国的研发和落地,解锁更多应用场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各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工学部主任、高端装备研究院院长杨华勇对我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他也一直关注科技成果转化议题。“中试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环节,也是跨越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死亡之谷’的关键。”杨华勇建议,分学科分行业打造国家级的中试平台,让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通过中试实现小批量到量产,打通科技到产业的“最后一公里”。“同时我也希望有更多的科技成果和应用现场可以对学生开放,为高校学生打造实习实训平台,也面向中小学生和社会各界开展科普教育,进一步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省委会副主委、浙江大学教授鲍虎军说,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未来社会影响深远,目前该技术已初具雏形,并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他建议,加强人工智能的原创性研究和工程技术创新,加大国产人工智能芯片和智能模型创新研发的组织和政策支持,形成有效的协同研发机制,并推动高校与企业共建实验室,优化创业环境,为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省委会副主委、浙江大学医药学部副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总部麻醉科主任方向明多年来持续关注着医疗医药领域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从临床应用来看,目前我们医疗技术总体水平是不错的,新药物在不断推出,但从专利成果到产出还有一定差距。”她认为,科技成果的评价不应止步于证书和奖项,更需建立成果追踪机制,让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让更多“论文专利”转化为守护生命的“技术方案”,“期待通过政府部门的‘牵线搭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链条,加强科研项目与企业对接,让更多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到临床,更好地服务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