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功晶
7岁生日那年,父亲送了我一副围棋,棋盘上刻纵横十九道,棋子只有黑白两种,下棋规则简单易懂,谁抢地盘多谁就是赢家。不似中国象棋有将、帅、车、马、炮、兵……一出生就被打上鲜明的等级烙印。在围棋世界里,每一颗棋子的身份地位是平等的,全凭弈者赋予其巨大潜能。当第一颗棋子落在棋盘,优美的棋形便随之激溅开来。看似最简单的棋理,却蕴涵着最繁复的变化。著名武侠作家金庸说:“象棋三十二子越下越少,围棋却是越下越多,到中盘……牵一发而动全身……复杂之极,有趣之极。”古人把围棋比作“忽然一笑千万态,见者十人八九迷”的“木野狐”。试想一下,在没有楚河汉界的战场指挥千军万马,那种挥斥方遒的淋漓酣畅怎能不教人废寝忘食、如痴如醉。
初下围棋,父亲让我九子,并让我执黑先行,可未至中盘,接二连三地失守阵地,输得一败涂地。我生性好强,哪肯投子认负,恼怒之下砸了棋盘。父亲笑道:输要输得有风度。于是,他开始教我入门招式:立、尖、飞、拆、虎……经典布局:中国流、三连星……要守住自己的一片根据地,必须先做活“两只眼”。我从入门菜鸟逐渐到赢多输少。古书记载“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丹朱生性愚顽,尧造围棋教之,自丹朱学棋后,人也变得聪敏起来。我既不蠢笨,父亲也没有王位要传我,不过要一改我急躁性子,培养耐心和耐挫能力。
上高中时,学业繁重,我经常趁课间、午间时分跑去学校隔壁的公园溜达散心,在公园的各个角落,山石、花木丛中掩映着石凳、石桌,俨然一个个露天小棋社,两老头对坐手谈,从晨曦微露杀到落日熔金,当真应了“一局忘万事”这句话。他们下得极慢。有一次,我在一旁观战,看得心痒难耐,便催促快点下。老头扭转头道:娃子,你还年轻,不知道,这棋要慢下才有味,等棋子填满,就要撤盘了,下得快死得快,下得慢才死得慢哩。我若有所思,似有所悟。
大学毕业后,我留在省城工作,一个人住单位安排的单身公寓,闲来寂寞,下载“弈城”软件,下棋消遣时光。“弈城”高手如云,其中更不乏披着马甲的名家国手,下棋最讲究旗鼓相当,下起来才带劲。像我这等棋力尚浅的菜鸟,几乎无人愿与我捉对厮杀。于是,我购买了大量围棋书籍、杂志,得空便钻研棋谱,常端着饭碗坐在屏幕前观战。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后,棋力飙涨的我一路过关斩将,升级为业余四段棋手。终于有高手主动约战,你一子白,我一子黑,都说“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杀得正欢,下到深更半夜,眼皮子沉重起来,泡杯咖啡提神醒脑,继续挑灯鏖战。
前些年,我正处于事业发展的瓶颈期,走到人生十字路口,面临抉择,是取是舍,于我而言,内心都是十分纠结的,接连几个夜晚辗转难眠。父亲深谙我的心思,他摆下棋局,邀我杀一盘,我因心不在焉,局未过半,推称认输。父亲说:知道你输的原因么?低手走一步、看一步;中手走一步、算几步;高手纵观全局,不争一子之得失。不能光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规划。一语打开心窍。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人生亦如下棋,尤其关键的几步落子,足以对未来的人生之路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某社会学家将人生划分为功利人生、游戏人生和求道人生三层境界。世上大多数棋手对弈无非为争个输赢,当划为功利境界;在农心杯三国擂台赛,罗洗河执白对崔哲瀚名局,罗本可平稳取胜,却铤而走险弃不菲之角地,较之一心求胜的芸芸棋手,罗此役追求的是一种跨越得失荣辱、追求本心的快乐主义,可归属为游戏境界;至于求道境界,一如“棋圣”吴清源所言:围棋的最高境界不是冲突,而是和谐。这大抵和两千多年前“兵圣”孙武所著《孙子兵法》的最高境界“不在输赢,而在不战”不谋而合,“止戈”才是兵家之精髓。说白了,就是化解争端,让战争消失,以求取和平为终极目标。记得很多年前,一位围棋名家说:我希望,这世上没有战争,如果有,请把它搬到棋盘上。子落无声,于无声处听惊雷。我旋即联想到当今世界格局之俄乌冲突,倘真如那位棋手所言“把战争搬到棋盘上”,让万民在故土之上安居乐业,从此再无百里硝烟,那便是天下苍生的造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