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莲
大门岛有俚语称,新春大似年。农历新年的起点,过去的大门人首先认立春,现在,依然如此,而春天能够重返大门岛,全凭一捆稻草。
立春前一天,岛上家家户户要备好春柴,一般来说,都由早稻秆来承担此迎春重任,如若没有早稻秆,杉树枝叶、香樟树叶也可以,烧起来噼啪作响、散发“喷鼻香”,主打一个驱邪纳吉。我曾问过祖母,燂晚稻草不行吗?她笑眯眯地说:“早稻就是早到呀!”晚上,大人都会非常严肃地告诫自家孩子:明朝立春,一定要早起,言行万万小心,燂春哩。孩子们也都极其恭谨应承:“晓得罢。”心里对“燂春”隐隐有些期待。
次日,天刚蒙蒙亮,家家户户的男主人就站在门口,将早稻秆铺陈在房屋的门槛内外,呈一条线形,用火柴点燃,“砰”,火苗腾空而起,“春”沿着稻草进屋了,从厅堂到各个房间,微微的焦香弥漫全家,鼻子吸一下,再吸一下,这是春天的香味,没错了。满满当当的香味充盈肺腑,如获新生。老祖母站立厅内,虔诚满满地向春天致最真挚的欢迎辞:“春来健康来、春来吉祥来、春来智慧来、春来财富来。”末了不忘念几句:“燂春燂燂,猫儿眼光,老鼠盲瞠(眼瞎)。” 念完了,让我们靠近燃烧的稻秆,用手扇些稻草烟到身上熏一下,说可以驱邪避难。
此时,左邻右舍的门庭都燃着稻秆,早春风尚硬,从海上吹来,呜呜响。听到大人们大声吼醒家里的孩子:快起来,立春日不能懒,一懒整年软塌塌。孩子迷迷糊糊摸索着,挣扎着起身穿衣,大人一边吩咐“快点”,一边冲向屋后山边的猪圈。小时候,我常在此半梦半醒间,想起前晚父亲说的话,“嗯,春回人间,当然也回到鸡鸭牛羊猪的家里。”他还一本正经地指着课本里飞天身姿的春姑娘提着花篮漫天花雨的图像,满脸庄重。
那时的小童,想到如此美妙的情景出现在猪圈鸡窝,哪里还有睡意。幼时,谁不爱睡懒觉啊,可是父亲总是有各种理由让我睡不成,大人的套路太多了,上学自不必说,不上学也得跟日月星辰转。谁愿意被人说懒惰,被批评读书不好呢。哎,这么多年过去,现在网络上才总结出来:最远的路也比不过父母的套路,真是有才!那时我们哪会想得到世上还有反套路一词?懒不成眠,还早起和全家一起整整齐齐“燂春”迎接春姑娘进门,如此一番圆满的燂春仪式后,大人们心满意足,里里外外红红火火,恭恭敬敬迎“春”,想必“春”也会给全家带来新一年的好运气。孩子们在立春的十二时辰里也乖乖的——要是今天被打了,可是要整年都挨打,谁受得了哇!也有些机灵的孩子趁今天是“大日”,大人管得也松泛些,斗胆向大人要些零花钱,买多些百子炮,大人一般不会责骂呵斥孩子,反而都会满足其心愿。不知这些反套路的小人精现在都哪儿去了?
有次,我的一个小伙伴阿六突发奇想,模仿大人燂春,偷偷用燃烧的早稻秆“燂”书包,希望开学能有个好成绩。他把书包挂在溪边的苦楝树枝上,让我放哨防着大人看到,自己拿着稻秆燂。没想到火星喷溅,书本烧了个洞,吓得他抓着书包跳进了冰冷的小溪里,被他妈好一顿打。
立春晚上,母亲炒一盘大门岛的特产菜头丸子,父亲喝点自家酿的番薯烧,吃几块猪头肉,以表对春天的热烈欢迎;而老祖母在早上就说了,上天有好生之德,立春吃素好兮好,她就喝粥吃盐炒槐豆。临睡前,我一直想着春姑娘到底有没有,在哪里,是否真的来临。没过几天,姨母来了,送了我一条新手巾,恰恰是供销社玻璃柜台里我呆看老久的那条。我想,春姑娘应该是听到我的心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