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农村信息报

眼部出现这4种表现,要警惕脑梗

日期:09-13
字号:
版面:A07版:健康       上一篇    下一篇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从医学视角看,它还是大脑疾病的“监视器”。视神经作为大脑的直接延伸,眼底血管与脑血管具有同源的解剖学结构。这种同源的神经解剖联系,意味着大脑的“风吹草动”往往会在眼睛上有反应。对于脑梗这一疾病更是如此。来看看那些藏在眼睛变化里的脑梗预警信号。

  视力异常背后的大脑危机

  72岁的王阿姨最近几年爱上了玩手机,一刷起小视频来就不舍得放下。一天,王阿姨突然觉得左眼前有点模糊,感觉眼睛上蒙了一层雾。她抬手揉了揉眼睛,情况似乎好了一点,就这样左眼视物模糊反复了好几次。一周后,王阿姨正刷着视频,左眼眼前猛地一暗,仿佛有人拉上了窗帘,右手拿手机也拿不稳了,她慌忙闭眼歇了几分钟,再睁开时,眼前又清亮了。之后的某一天,王阿姨在厨房做饭时,右侧身子猛地一沉摔倒了,话也不会说了,被送往医院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右半边身体瘫痪。

  专家介绍,像王阿姨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研究表明,大约20%-50%的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前可能会出现明显的眼部异常表现,可能是“一过性的短暂出现,也可能是长期累积的血管损伤”。眼底血管病变与脑梗死风险之间高度相关,眼底的血管病变越严重,脑部的小血管病变也严重,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致残率越高。

  眼睛为啥是脑梗的“显示器”

  为什么眼睛能成为脑梗的“显示器”呢?眼睛和大脑在胚胎发育时期就是一体的,它们就像一对亲密无间的“孪生兄弟”,结构上,眼睛和大脑共享一张“血管地图”,眼睛和大脑的供血来源于同一套血管系统,眼动脉直接起源于颈内动脉,为眼球供血。当颈动脉或颅内血管发生狭窄、栓塞时,眼动脉供血不足会引发眼部症状,如短暂性黑蒙。另外,眼底血管与颅内小血管具有“同质性”,眼底血管的变化间接反映了颅内血管的变化。且眼底是人体中唯一能够通过肉眼直接看到血管行走的部位,对此部位进行拍照,可集中观察照片中的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所以说,眼睛不仅是心灵的窗户,也是大脑的窗户,更是脑梗以及其他大脑疾病的“显示器”。很多时候,脑梗真正的“前奏”,不是突然晕倒或口齿不清这些明显症状,而是眼睛出现模糊、黑蒙、重影等。

  四个眼部暗号或是脑梗前兆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普遍很快,压力也大,再加上外卖、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脑梗再也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患病的例子越来越多,且很多时候脑梗前身体给的信号并不明显,反倒是眼睛容易显露迹象。专家提醒,眼部出现这4种表现,有可能是脑梗发出的危险信号。

  单眼黑蒙 单眼突然性眼前发黑或视力丧失,很快又能完全恢复,持续时间一般数秒至数分钟,提示一过性的脑缺血发作。如果这种单眼黑蒙反复出现,这是颈动脉狭窄或微栓塞的典型信号。日常生活中,我们久蹲之后突然站立也会出现眼前发黑,但通常为双眼发黑,和脑血管疾病常引发的单眼一过性黑蒙不同。

  视野缺损 双眼同一侧视野缺损,比如右眼耳侧视野及左眼鼻侧视野缺损,提示枕叶梗死。患者往往会因为这种视野缺损,频繁碰撞一侧物体,比如总撞到左边门框。

  视物重影 突发双眼视物重影,遮盖单眼后症状消失,可伴眼睑下垂、瞳孔不等大或眼球运动受限,部分患者伴随眩晕及肢体共济失调,这是脑干梗死的信号。

  眼球震颤 小脑或脑干梗死可引起不自主眼球摆动,注视固定目标时加重,可伴有恶心、呕吐及肢体共济失调。

  此外,除了上述提到的视力异常外,还有以下表现,也可能与大脑疾病有关:眼皮下垂(眼皮耷拉)、怕光、眼皮跳动异常、眼球胀痛等症状。其中比较常见的是眼皮下垂,一部分是由于老年人眼皮脂肪少引起的,另一部分则是由于负责眼皮抬起的动眼神经受损了。

  这种眼部不适挂哪个科

  神经内外科和眼科在疾病上的交叉非常多,很多人发现了异常的眼睛提示信号,却不知道该怎么办,挂哪个科室的号,做哪些检查可以进一步确诊。

  专家表示,要是眼睛只是偶尔不舒服,比如出现视物模糊、畏光、流泪等眼部症状,首先去眼科排查眼科疾病。如果患者眼部症状突发、反复发作,还伴随着头晕、肢体麻木、言语不清等情况,需立即就医排查脑病病变。这时,建议优先挂神经内科或急诊科,检查包括头部CT或MRI、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检查等。因为脑梗治疗的“黄金时间窗”从症状出现开始只有4.5小时。在这个时间内及时治疗,患者恢复的机会更大。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