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农村信息报

相对薄弱村镇奔向发展新路

日期:09-13
字号:
版面:A0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高晓晓

  一场针对相对薄弱村镇的帮扶带动行动正拉开帷幕。近日,《全省“相对薄弱乡镇”“相对薄弱村”帮扶带动工作方案》发布,为相对薄弱村镇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对薄弱乡镇”“相对薄弱村”,是浙江缩小“三大差距”“抓两头、带中间”的重要一环。浙江经济发展基础好,但一些村镇受制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因素,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短板。这次明确76个“相对薄弱乡镇”和575个“相对薄弱村”作为重点帮扶对象,不是简单的“输血式”救济,而是精心谋划的“造血式”帮扶。

  分类构建帮扶机制。76个“相对薄弱乡镇”中,69个被纳入山区海岛县结对帮扶体系,剩余7个由所在设区市统筹帮扶。每个“相对薄弱乡镇”都有1名市领导包联,协调部门企业组建帮扶团组。县城、中心镇通过片区组团发展、产业联动协作、公共服务共享等,加大对周边乡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大镇带小乡”。每个“相对薄弱村”都由1名县领导包联,实施“一村一策”精准帮扶,优先安排省级单位、经济强县和国企结对支援。

  产业帮扶是重中之重。对于相对薄弱村镇而言,培育特色产业是关键。要大力发展乡村“土特产”,在项目安排、资金补助、用地保障、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每个“相对薄弱村”至少打造1个主导优势“土特产”。可依托自身资源,挖掘独特优势,通过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开发特色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同时,鼓励企业投资、引导返乡创业等举措,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设施服务提升是坚实基础。“相对薄弱村”人居环境提升,不仅方便村民的日常生活,更为产业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夯实基础。垃圾、污水、厕所整治,农房改造、管线序化、村道提升,一一排上日程。同时,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根据老年人口规模科学配置养老服务站、互助服务点,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切实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质量。

  人才支撑是核心要素。长期以来,人才外流是制约这些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做好人才引进与培养,是解决这一难题的路径。一方面,吸引外部专业人才,包括农业技术专家、经营管理人才和选派的科技特派员、文化特派员,为村镇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加强对本土人才的培训,提高村民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让他们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中坚力量。

  在帮扶带动相对薄弱村镇过程中,须看到每个村镇的独特性,不搞“一刀切”,根据各村镇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发展方案。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通过政策、机制、资源等要素的赋能转化,相对薄弱村镇将逐步走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发展道路,成为浙江乡村全面振兴画卷中绚丽多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