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仙宫湖畔的滩涂上,看着百亩花海绽放。这熟悉的景致,让云和县紧水滩镇石浦村村民彭永生回想起10年前那个春天:人潮汹涌而至,只为一睹花海芳姿。但眼前的景象已大不相同。当朝霞漫过花田时,咖啡馆亮起了串灯,不远处的民宿里,主理人正在露台煮茶……
这一切,缘于2024年,村里引入专业的乡村运营团队。随着新业态的不断引入,农房、土地被重新定义,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生产生活方式也随之升级。丰富多元的新业态,沉浸式的赏花游园路线,让石浦村再度火热“出圈”。
繁花初绽
2014年,云和试点打造花海景观。长期贴着“经济薄弱村”标签的石浦村,迎来了“命运拐点”。
新上任的石浦村党总支书记彭永生抓住机会,主动与相关部门对接联系,使石浦村成为当时唯一一个入选的试点村。
2015年,石浦村的50亩滩涂荒地翻了个底朝天。薰衣草、百日草、马鞭草、硫华菊等鲜花的种子撒下去时,不少村民嘀咕:“种这些不能吃、不能卖的玩意儿干啥?”但当第一批鲜花绽放时,质疑声被汽车喇叭声淹没了。游客的车辆把村道堵得水泄不通,不少村民瞅准时机,办起了农家乐。
第二年,花海扩大到100亩。2016年,石浦村注册成立了石富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专门负责乡村旅游的日常管理与运营。与此同时,村民纷纷入股,期望通过企业化运作,使村庄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这一年的中秋花灯展,是第一个“大动作”。公司投入200多万元,在花海里竖起数米高的“水晶鞋灯”,不远处的“生命之树”万千灯盏如星辰垂落,还有田间的巨型“夜光蘑菇”,无不让人眼前一亮。但热闹背后,问题也开始显现——游客在花海里转半小时就无事可做,前期投入还没回本,人流量却开始下滑。
除了拍照“打卡”,当时的石浦村给不出更多让游客留下来的理由。如何破局?村里开始寻找新的思路。
又见花开
改变的力量,源于一群带来金点子的“乡村CEO”。2024年,紧水滩镇通过“我在浙丽有个村”共富合伙人平台,成功招募钟政鑫和他的团队落户石浦村,并注册了丽水小样乡村运营有限公司。
“咱们得打造一个名副其实的‘鲜花专业村’。”钟政鑫站在田埂上,脚下是新翻的泥土。
钟政鑫从事园林花卉生意多年,他与团队选择石浦村的原因很实际——这里的“赏花经济”基础与他们的业务高度契合。
变化的速度超出预期。入驻石浦村后,钟政鑫率团队迅速完成了100多亩土地的集中流转,重新规划建设“石浦花海”。今年5月来临前,优化培育的天竺葵、康乃馨、棉毛水苏等800余个品种、20万盆花卉完成了定植。
文化元素的植入润物细无声。“插花娘娘”雕塑以当地民间传说为灵感重新设计,不远处则是融入当地船帮文化的帆船装置艺术。这些细节被刻意分散在花海各处,像埋藏的彩蛋等待发现。石浦村还计划新建“十二花时”主题公园,确保每月至少有一种鲜花绽放。
久违的“人海”景象再次出现。今年5月1日,进入石浦的车辆超过1400余车次,较节前激增442%,这个“老网红”又重新火了起来。村民叶端法在家门口摆起油筒饼摊,每天都围满了人,“5天下来挣了一万多元呢”。
夜幕降临时,村里亮起了新装的景观灯。“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钟政鑫说,在他们的构想中,石浦村不仅是一个赏花的好地方,更是一个集文化、教育、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乡村旅游目的地。
如今的石浦村,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未来的发展充满诸多可能性。通过“赏花游”的引领,石浦村重燃了乡村活力,这个古老的村庄,在花香四溢的日子里,再次展新颜。
花期之外
“火一季、歇三季”的“赏花经济”循环,石浦村持续多年,直到外来团队的介入才打破这一僵局。
村里将闲置资产整体出租给专业运营公司,并将游客接待中心整合,落地花卉产业园、花卉主题精品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这一转变,每年将为村里带来30余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为村民打开了持续增收的新渠道。
全新打造的“又见花开”花卉产业园,是石浦村破局的关键一招。专业化的花卉大棚将一年四季培育精品花苗,供应周边市场,不仅填补了当地的“淡季空白”,也为“花海IP”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产业支撑。
“又见花开”共富工坊的运作模式更具创新性。村民在这里学习草本花卉种植技术,之后在自家田地种植,由企业统一收购。这条“工坊育苗—农户种植—统一收购—景观应用”的产业链,预计能使每户农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
坐落于仙宫湖畔的精品民宿,则选择了桑蓓斯凤仙花作为特色景观。5000多盆花卉布置在墙面上,构成“垂直花园”,花期从3月延续到11月。这种植物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能净化空气、调节建筑温度、改善居住环境。
花卉产业园的建设,带来了更多就业岗位和分红收入,“共富工坊”让花卉种植成为村民的日常生计,花卉主题民宿则延长了游客的停留时间,带动餐饮娱乐等周边消费。
在众多探索产业转型的村庄中,石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系统性。从种植到销售,从景观打造到技能培训,各个环节被整合进同一个发展框架。而这样的全链条思维,或许正是破解“季节性魔咒”的有效路径。
“石浦时光,花开未央”,随着更多花卉项目落地,这个湖畔古村正在生长出一个更立体、多元、可持续的产业版图,并以此证明花期虽然很短,但花经济可以延续得很长。
付名煜 陈雅雯 蓝慧中 聂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