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邻里食堂”托起幸福“食”光
日期:08-23
近年来,乐清市聚焦普惠养老服务,构建“共建共享+规范营运+长效普惠”邻里食堂服务体系,打造多样化老年助餐模式,不断提升和美乡村宜居内涵。
靶向施策,让“邻里食堂”有品质。一是精准定位,合理优化布局。坚持科学规划,围绕就餐需求采用划分片区或多村合建等方式,科学合理安排点位,达到“建设一个食堂,覆盖多个村社”的目的。同时,整合村办公楼、文化礼堂、健康驿站等场地资源,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让邻里食堂以最快、最熟悉的方式进入村民日常生活。二是精益求精,满足个性需求。实施食堂运维、食品安全健康星级评定,不断提升“邻里食堂”服务水平。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根据辖区老年人营养需求和时令变化,科学合理配餐,不断丰富老年餐的品种。如杏湾邻里食堂为有痛风、心血管等疾病的老年人提供贴心的“私人订制”。三是精心打造,聚焦多元原则。组建顾问队伍,收集村民需求,拓展医疗康养、带娃娱乐、邻里休闲等多元服务。如柳市镇黄华关村投资215万元打造“全龄幸福集中服务区”,集合为老服务中心、共富工坊、幼儿园3大阵地,细分幸福食堂、休闲公园等10个功能区。
紧盯不放,让“邻里食堂”有温度。一是推进普惠服务共享化进程。围绕“公益化、规范化、常态化”核心,由村社自行选择村级组织自营、购买服务运营、委托国企管理等模式。如乐成街道联合市城投集团,按照企业品牌化运营方式打造“乐澄餐饮”邻里食堂金字招牌。同时,探索邻里食堂就餐服务共享化、普惠化。如松垟村邻里食堂在保障全村30余名孤寡老人和残疾人用餐的同时,采取提前预约订餐模式,让周边村民也可前来邻里食堂就餐。二是加速助餐体系社会化步伐。推动村社拓展邻里互助、老年餐桌、送餐入户、第三方供餐等服务类型,不断丰富“邻里食堂+”助餐体系。如与社会餐饮企业——田野中餐厅合作,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可办理“田野中餐厅-邻里食堂”就餐优惠卡,持卡老人可在全市13家连锁门店,按年龄段享受不同标准的优惠套餐。三是规范食品安全日常化监管。强化政府监管、社会监督、村民自治,实行《食品经营许可证》、健康证、收费价格以及对老年人的优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安全承诺书、举报电话等“六公示”制度。
勠力同心,让“邻里食堂”有保障。一是拓展要素资源的支撑效能。完善政策扶持,不断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如对新建食堂给予70%、最高10万元财政补助,对设立邻里助餐点位的每餐补助6元等。同时,探索邻里食堂与村企共建相结合模式,降本增效改善“吃饭难”问题。如金山前村与村内企业合作,把邻里食堂与企业食堂相融合,老人与职工错峰吃饭,实现互惠互利、可持续发展的“共享养老”。二是激活全民参与的共建精神。发动村内有生力量参与邻里食堂运营,引导村民共建共享助餐服务。如柳市镇黄华堡村拓展“邻里+”功能,将“邻里食堂”与“邻里工坊”融合,实行“企业来料、工坊接单、村民加工、食堂送餐”模式,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及残疾人参与,人均月增收2000余元;湖雾镇联动和美乡村“一米菜园”建设,村民将菜园产出的食材提供给邻里食堂,即可免费用餐。三是培育志愿服务的引领力量。将邻里食堂与“浙江有礼·孝行乐清”活动相结合,以银龄互助、芳龄互助等形式支持邻里食堂建设运营。如南岳镇20多位低龄老人参与食堂管理运营,每月节省人力成本超万元。截至目前,全市共成立邻里食堂慈善基金25个、募集资金超800万元。
本版稿件由省委农办秘书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