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农村信息报

绍兴:“浙里兴村治社”推动基层减负

日期:08-23
字号:
版面:A06版:论坛       上一篇    下一篇

  绍兴市开发推广“浙里兴村治社”数字化应用,重塑下乡进村任务“自上而下”落地闭环和民呼我为事项“自下而上”回应闭环,把评价流程建立在干事过程之上,靶向破解基层农村(社区)发展治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切实为基层减负、为治理增效。

  强化党建引领,重塑基层治理体系。依托数字化应用贯通“镇街—村社—网格”基层运行体系,深度嵌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全过程,有力保障党对农村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一是提升镇街党组织领导力。由镇街主导,通过数字化应用把上级工作和本级任务归整成一条条可执行可考量的任务清单,由分管领导根据职责分工统一派单,党群副书记审核把关,重大事项经党(工)委集体讨论决定,镇街主要负责同志通过线上点对点指导督促,实现涉村事项一个渠道一口归集,有效改变向基层随意下任务、分头派工作的问题。二是提升村级党组织组织力。把村级党组织作为下村进社任务和民情事项研判处置的枢纽,由党组织书记通过数字化应用统一分派村社任务、分配资金资源,村干部和网格员按照要求抓好落实。三是提升网格党组织执行力。全市建立5341个基层网格党组织,将网格员全部纳入数字化应用体系,确保民情动态在网格掌握、民生小事在网格解决,网格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数字化应用上报村镇协同解决。

  加强过筛集成,把牢基层减负关口。按照“镇村一体、应减尽减”要求,梳理涉镇涉村事项“两张清单”,在数字化应用中配套建立事项“编码过筛”机制,涉村事项明显下降。一是编制边界清晰的事项清单。以县为单位组织职能部门对照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明文规定、是否约定俗成、村社能否承接三大标准,梳理形成涉村社权责事项清单185项,细化二级清单464项,建立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厘清部门、镇街与村社之间的权责边界。二是建立智能研判的过筛机制。将涉村清单事项导入数字化应用,对镇街下派的常规性任务,数字化应用自动进行综合比对、过筛整合,增强事项准入制的严肃性、权威性。三是集成各自为战的涉村数字化应用。坚持“越到基层越集成”的理念,整合21个涉村数字化应用,全面承接党建统领、经济生态、平安法治、公共服务等各类工作,减少“工作群”“政务APP”,基本实现“村社以下一个应用”。

  强化精准管理,提升基层运行质效。坚持需求导向,借助数字化应用优势打通资源配置壁垒,努力做到需求在哪里、资源力量就配置到哪里。一是深化条块一体。依托数字化应用建立常态化、扁平化联动机制和上下贯通的党员干部挂联体系,镇街向村社下派任务时同步指定相关职能部门专业协同人员,组成镇村两级项目团队,一体联动,精准发力。二是推行揭榜挂帅。针对项目与村社基础不匹配、助农资金撒胡椒面等问题,设置“揭榜挂帅”模块,凡是下到村社的重大项目在数字化应用上张榜,各村自述优势自由竞榜,镇街经综合比对后公开揭榜,推动合适的项目找到合适的村,切实提高资源利用率。三是升级接诉即办。村社网格团队线下走访收集民生难题,一时无法解决的通过数字化应用即时报送,镇街、部门快速协同处置,民生事项平均处置时间比原来缩减三分之二,群众满意率达99%。

  完善阳光评价,激发基层干劲活力。坚持“以人为核心、以事为线索”,把村社干部评价管理融入任务推进全过程,“成绩单”在数字化应用上一键显示,让村干部看得清楚、干得明白。一是设置干事创业进度榜。设置升级市、县、镇、村四级功能型数字大屏和手机端数字指挥屏,实时展示事项办理进度,实现村社干部履职全流程、可视化管理。聚焦党纪学习教育、建设爱心食堂和村级创业事项等重点工作,设置超期任务自动提醒、滞缓事项智能预警等功能,加强过程管理,压实干事责任。二是设置决策监督亮晒榜。把“五议两公开”“村务联席会议”等议事程序通过标准化体系导入数字化应用,指引村社干部按照程序“打卡”操作,规范重大事项决策,做到过程无感留痕,减轻调账负担。加强市县乡各级实时监测预警纠偏,让无意疏忽和有意钻空子成为过去式,村社干部违纪违规事项数量同比下降60%。三是设置兴村治社实绩榜。用好村级组织“兴村治社榜”和村社干部“先锋干部榜”两张榜单,筛选核心指标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实现对集体和个人的精准画像,有效解决干部“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