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农村信息报

高温“烤”验,如何种好叶菜

日期:08-23
字号:
版面:A05版:科技       上一篇    下一篇

  夏季叶菜是居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品。由于叶菜不耐高温强光照,夏秋高温期间以设施遮阳降温避雨栽培为主,在高温高湿环境条件下,叶菜生产面临挑战。下面介绍耐高温叶菜生产相关绿色轻简化增效技术措施。

  提升基地基础设施装备

  排灌设施

  夏季台风强降雨天气频繁,易造成大棚周边大量积水。应提早修理排水设施,大棚内外要有水渠,棚区周边有排水沟,内外相通,沟渠相连。若大棚地势较低,雨水难以自行排出,可预先备好水泵等抽水工具。最好同时设有沟灌水渠,排、灌分离。

  低耗能降温控湿设施

  炎热指数由温度和湿度共同组成,在非高耗能的前提下,可采用遮阳、通风控湿的方法降低炎热指数。可采用“整棚网纱+可收放式大棚顶膜+外遮阳”的降温控湿设施。整棚网纱覆盖,可减少农药用量60%以上,大幅提高夏季叶菜的安全性。高温下收起大棚顶膜,展开外遮阳,通风、降温、控湿;叶菜生长前期,适度的雨水可有效缓解设施内土壤盐碱化的问题;叶菜生长后期,若遇雨天,应放下大棚顶膜避雨防病。

  高温闷棚

  高温闷棚可在不使用农药的情况下,高效杀灭病菌、虫卵和杂草。

  清理棚内杂物:清除前茬作物的残体、杂草等,减少病菌和虫卵残留;若土壤板结严重,可先翻耕疏松,提高闷棚效果。

  灌水保湿:闷棚前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水分有助于热量传导,提高杀菌效果)。可结合生物菌剂或有机肥(如腐熟粪肥)一起施用,增强土壤改良效果。

  封闭大棚:关闭所有通风口,确保大棚完全密闭,防止热量散失。使用完好的棚膜,如有破损需提前修补。

  闷棚时间:夏季连续晴天时进行,闷棚7-15天,棚内温度可达50℃-70℃,足以杀灭大部分病菌和虫卵。若配合地膜覆盖(黑色或透明膜),效果更佳。

  闷棚结束后,要适当翻土晾晒,补充益生菌(如枯草芽孢杆菌),恢复土壤微生态平衡。

  如土壤连作障碍重,必要时采取高温闷棚+石灰调酸+有机肥+氟啶胺+菌剂培肥等综合措施。

  品种选择

  好卖: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商品性佳或品质优的叶菜品种。

  好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类型、设施设备等,选择耐热性和抗病性强、根系发达的叶菜品种。

  不同的品种适宜不同的栽培模式。有的品种适宜作小颗的鸡毛菜栽培,有的品种适宜作大颗的快菜栽培。二者种植密度与生长时间不同,需要提前规划。如“浙研绿暑”“浙研黄玉”“早熟5号”快菜,“金品炎秀”“赞湖1号”等青梗菜。

  整地施基肥

  清洁的生产环境可使病虫害防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清除上茬残体、田间及四周杂草,以防虫卵孳生繁衍。生产1000公斤的小白菜需要吸收的氮、磷、钾约分别为5.0公斤、0.6公斤、6公斤。一般中等肥力田块每亩撒施商品有机肥500公斤(春秋两季)、复合肥15公斤作基肥;土壤肥沃的田块,可适当少施,甚至不施。深翻作畦,做到深沟高畦(25-30厘米),能排能灌,可有效降低由于夏季暴雨导致叶菜被淹的风险。

  若土壤黏性较强,则整地时表土颗粒不宜过小,以免浇水后畦面封闭,土壤含氧量不足,导致出苗率低或出苗后死苗;适当的表土颗粒可增强土壤通透性,促进种子萌发及根系生长。

  播种育苗

  高温下叶菜根系呼吸旺盛,目前常用的畦面平压式播种方式,在喷灌后,畦面易封闭,导致土壤缺氧、根系生长不良、出苗少或僵苗。宜采用可增强土壤通透性的畦面开沟播种技术,如开沟播种一体机,省时省工,高温下出苗率高。

  播种后浇水可采用喷灌,宜一次性将垄彻底喷透;也可采用沟灌,但一定要渗透整个垄面。出苗前一般不浇水,确保苗齐苗全。播种和浇水均要避开高温时段,宜傍晚播种,晚上浇水。高温时期播种后一定要覆盖遮阳网,降温、保湿,以利齐苗。有条件的,叶菜采取播种育苗、机械移栽的方式,可提高抗灾性能,减少杂草危害。

  杂草控制

  高温季节杂草猖獗,出苗后结合间苗,及时拔除杂草。可利用有孔银黑双面地膜替代化学除草剂防草,能有效控制杂草,提升叶菜的安全性,省时省工。

  水分管理

  常用的喷灌省水、省工,但易造成畦面板结,不利于高温下出苗,且仅适用于叶菜生长前期;沟灌则正好相反。叶菜封行后若遇干旱,易小水沟灌,切不可淋雨或进行畦面喷灌,否则将导致叶菜大面积发病。小白菜、青梗菜长时期的高温干旱易发生生理性病害“干烧心”。研究表明,夏季高温期间,当5厘米深度土壤含水量小于35%时,极易发生“干烧心”,应及时浇水。

  病虫害防治

  重点防治软腐病、霜霉病等病害,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黄条跳甲、蜗牛等虫害。

  健康栽培。清洁田园,精细整地,增加土壤通透性,降低虫源基数。采用开深沟、通风降温控湿等健康栽培措施预防病虫害。

  理化诱控。应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等成虫。挂灯高度建议接虫口对地距离1.5米,每盏灯的控制面积30亩左右。应用昆虫信息素诱杀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黄条跳甲等。设置夜蛾、小菜蛾诱捕器时,外围密度适当增高,内圈中心位置放置密度可稍降低,每亩1-3套;黄条跳甲信息素诱虫板按5米条跳甲信息的间距放置,每亩15-20个。采用防虫网避虫。速生叶菜宜选用20-22 目的白色聚乙烯防虫网。如需加强防虫网的遮光效果,可选用银灰色、灰色或黑色的防虫网,银灰色防虫网兼有避蚜效果。

  科学用药。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的规定;不同作用机理药剂轮换交替使用。高温季节,使用药剂的浓度不得过高,应在傍晚或早晨用药,以防止药害。

  及时采收

  一般小白菜在播种后25-30天、青梗菜在播种后30-35天可分批采收,温度越高,采收越早,采收过晚则商品性和品质下降。植株表面水分未干时不可收割,防止伤口病菌侵染腐烂。高温下叶菜呼吸旺盛,采收后要及时进行预冷处理。

  提高防台抗灾能力

  建设大棚时要充分考虑防风防雪。购买专业厂家生产的标准化大棚设备;按标准工艺进行安装施工;大棚选址上,尽量避开风口,在保证光照的情况下,尽量将大棚建在具有风障作用的建筑物附近。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充分认识大风对温室大棚的破坏作用,提高防风意识;关注大风气象预报,做到提前预防;估测大棚的防风能力,必要时采取加固措施。

  增强大棚安全性能。及时修理破损的棚膜、通风口、棚门和压膜线等,更换陈旧老化的塑料薄膜,修理损坏的大棚骨架;关闭大棚所有通风口,及时固定被风掀起的棚膜,确保棚内气压稳定,避免风灌入棚内造成棚膜破损;在大棚四周覆整足量的压膜土;深埋地锚,紧固压膜线;台风来临前增设临时支柱、骨架和压膜带;有外遮阳的温室大棚收紧固定好外遮阳,防止被大风吹跑;检查电线线路,关闭电源,避免短路引起火灾或造成人员伤亡。

  重点部位要重点看护。处于风口的大棚是重点防护对象,位于迎风侧和背风侧的大棚是重中之重。高跨比大的温室大棚由于受大风的正向压力大,大棚的稳固性差,大棚骨架容易发生折损。高跨比小的温室大棚由于顶部平坦,受大风的负压作用大,容易发生大风掀膜。

  及时止损。当发现大棚骨架岌岌可危时,应马上除掉整个大棚的塑料薄膜,或采取割膜保棚措施,优先保住大棚钢架。同时,要保证人身安全。

  省农技推广中心、省农科院蔬菜所、省蔬菜技术推广服务团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