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农村信息报

两代人,同一个青山梦

日期:08-23
字号:
版面:A03版:聚焦       上一篇    下一篇

  □见习记者 张枥元 

  清晨的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堰头村,青砖黛瓦,古树参天,千年通济堰流水潺潺。时光仿佛在此驻足,山水相依之间,一个家庭、两代人的梦想与坚守映照出这座古村的蝶变。

  走在堰头村的老街上,绿意渗透建筑,人文与自然相映成趣。这之中,被古樟树环抱的“樟宿”茶空间引人驻足。“我们设有两间客房,还融合了茶饮、咖啡、买手店、餐饮。”创办人程诺介绍。

  “这里原先是一处破败的民宅。”程诺回忆,“当时走到这里,我推开窗就见到那棵千年古樟树,突然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从日本留学回来后,程诺曾在杭州短暂工作,2023年,她回到家乡丽水,最初只是想暂居在母亲的民宿里放松“充电”,但当一切节奏都慢下来,专注做自己喜欢的事,程诺在乡村真正找到了向往的生活。

  程诺的母亲叶丽芳,是堰头村最早一批投身民宿行业。她经营的“驻·85”民宿临水而建,横向铺展的建筑、大面积的玻璃幕墙,打破室内外界限,将山水绿意无缝引入空间。2017年,叶丽芳对原有农家乐进行全面升级,打造出村里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精品民宿,不仅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更成为当地农文旅融合的一张“金名片”。

  “我妈妈的眼光更长远,更有魄力,而我更像是在经营一个温暖的小家。”程诺坦言。母亲的民宿沉稳大气,适合承接各类活动,而她的“樟宿”更像“夫妻店”,更注重客人体验和回家般的亲切感。两代人,两种风格,却在同一片青山绿水间呼应共鸣,共同推动着乡村旅游的品质升级。

  在创业过程中,母亲不仅是程诺的亲人,更是前辈和引路人。“很多事情如果只有我一个人可能早就放弃了,但她总能看到更深远的地方。”程诺说。从装修避坑到运营管理,母亲的建议让她少走了许多弯路。这种代际之间的传递与支持,不仅是家庭内部的温暖传承,更是“两山”理念在实践中的生动写照。

  2023年,丽水实施“共富合伙人培育计划”,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程诺借助千年古樟树群的天然景观,打造吸引年轻群体的文化空间,让原本可能只是“路过”的游客,愿意停下来、住下来,深度感受这里的历史与文化。

  “我们的大部分客人是先知道‘樟宿’,再发现‘古堰画乡’。”程诺笑着说。这种“反向引流”不仅提升了民宿的知名度,也让更多人体会到这座古村的独特魅力。

  更让她感动的是来自客人的细微反馈。“有人说咖啡好喝,专门从丽水开车40多分钟过来,还有人送我小财神像、老家的茶叶……”她语气温暖,“我们养了一只小狗,甚至有客人远道而来就为看看它。”这些点滴回馈,让她更加坚定——要做一家有温度的小店,传递美与善意。

  堰头村的变化,是践行“两山”理念二十年来的典型样本。村里的老书记张伟武告诉记者:“20年前,村里年轻人纷纷外出,老房子空得能听见回声。”如今,村容村貌大幅提升,旅游业也迅速兴起。“2000年时,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如今已超过4万元。”张伟武说。

  近年来,堰头村围绕“古堰遗韵、文旅融合、生态兴业”,坚持保护性开发,修复古民居、发展生态旅游,持续推进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建设。如今,堰头村以“民宿+非遗”为发展主线,已培育20余家特色民宿、15家农家餐馆,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年营业额突破1000万元。

  二十年回眸,青山未老,绿水长流。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干,乡村就有了未来。从叶丽芳到程诺,从“驻85”到“樟宿”,两代人的接力,不仅是家庭梦想的延续,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岁月中的扎根与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