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农村信息报

这场大赛让创意“破土成金”

日期:08-23
字号:
版面:A02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沈璐兰

  8月18日晚,“建行杯”第九届浙江省农村创业创新大赛决赛在杭州举行。作为广大乡村创业者、农创客展示风采、碰撞创意、交流合作的平台,本届大赛以“携手兴乡村 农创促共富”为主题,设立农产品加工与乡村休闲旅游两个赛道,经过激烈角逐,窑里青年文产赋能整村运营模式项目获得乡村休闲旅游组一等奖,养生茶撬动新市场项目获得农产品加工组一等奖。

  今年是“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的收官之年,也是举办浙江省农村创业创新大赛的第九个年头。多年来,通过农创客培育,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来到浙江广袤乡村,推动乡村产业兴旺、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加速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带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我在北京大学的硕士研究方向就是文化产业管理,毕业以后来到浙江,今年是我成为农创客的第三个年头,我也真正实现了学有所获,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最佳人气奖”和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窑里青年文产赋能整村运营模式项目负责人黄彬彬,介绍起团队运营的“儿童友好艺术村”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窑里村,自豪之情难以言表。目前,窑里村已打造陶艺研学、乐高教育、艺术工作室等22个核心业态,形成“艺术乡建+农文旅融合”模式,累计接待游客20万人次,带领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3倍。

  谈及参赛感受,黄彬彬表示,农创客之间相互交流、取经,为项目发展注入了更多新的动力。“借着参赛的契机,我们团队系统复盘了过去三年间在湖州南浔窑里村、杭州余杭高桥村的整村运营经验,并提炼出‘乡村整村运营模式’的概念。更关键的是,大赛让我们有机会深入学习各地农创客的多元化发展路径和宝贵经验,极大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和思路。”

  来自象山的参赛选手、古韵墙头乡村农文旅融合项目负责人蔡梦洁有着同样的感触:“我们镇的青年具备文化、旅游、教育等不同领域的能力,所以我鼓励每个团队发挥自己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推出各具特色的产品,最终与‘墙头’IP绑定,从点到线再到面,开发具有辨识度的品牌IP,整体提升墙头村的知名度。”

  记者在现场发现,本届大赛参赛选手变得越来越广泛多元,参赛的业态和模式越来越丰富多彩,“90后”“00后”参赛选手占了半数以上,休闲农业、智慧农业、创意农业、康养农业等新业态百花齐放,

  “一起棒”乡村运营特色项目参赛选手朱桢敏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在平湖市林埭镇徐家埭村建成全国首个乡村棒球场,承办几十次国家级、省市级棒垒球赛事,并围绕棒球项目发展农事体验、民宿等业态。“一场全国性棒球大赛的参与人员涵盖参赛选手、裁判及学生家长等,总人数达2000余人,消费影响力可从徐家埭村辐射至全镇乃至全市,真正让‘流量’变成‘留量’。”朱桢敏说。

  大赛农产品加工组一等奖项目负责人、浙江宋时珍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华君现场为大家“送”上了一杯深山养生茶。“我们把目标客群从‘90后’逐步向‘Z世代’、从国内向全球覆盖,产品定位转向场景化功能茶饮,以养生茶撬动新市场,让养生茶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文化新名片。”吴华君说。

  同样关注新式茶饮的还有新昌县澄潭江茗加工厂负责人张黎。“我的目标是让不喝茶的年轻人开始喝茶,让不了解茶的年轻人,从奶茶开始关注原叶茶,最终爱上茶!”张黎信心十足地说。目前,他联动帮扶2000多户茶农销售大佛龙井,带领团队开发冷泡茶、茶冰淇淋等创新产品,并成功对接霸王茶姬、农夫山泉、古茗等头部品牌,2024年供应链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

  浙江河姆液杨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程家馨现场向观众展示了河姆渡文化孕育的“红宝石”——河姆液杨梅蒸馏酒。“我们的杨梅蒸馏酒采用多轮发酵工艺,能最大限度保留杨梅果香,并提高杨梅蒸馏酒出酒率。不同于目前市面上销售的传统杨梅浸泡酒,我们以杨梅蒸馏酒为基酒,生产开发杨梅浸泡酒,做‘只有杨梅’的极致简单配料表。”程家馨介绍。

  随风奔跑,农创是方向;随风飞翔,创新做翅膀。目前,浙江农创客总人数已达9.4万,带动100万农民增收。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浙江将持续深化“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多部门联动赋能农创客,通过建设现代化农创园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农创客培育力度,激发农村创业活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壮大乡村“土特产”,引导更多青年与乡村“双向奔赴”,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