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近千米,地处高山云顶,曾是无人问津的“空心村”,如今却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这是淳安在共富路上的又一个典范。
王阜乡胡家坪村位于淳安县西北山区,西与安徽交界,北与杭州临安接壤,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偏远。从杭州主城区出发,下了高速要再开近2小时才能到胡家坪村。但到了胡家坪村,就会觉得来得值得。青山绿水相映成趣,白墙黛瓦错落有致;远处山峰连绵,云雾缭绕,近处层层梯田,漫漫山花,恍若桃源仙境。
然而,昔日这里曾是守着美景、望着星星想米饭的穷苦之地。进入新时代,路修起来了,村民开始摸索适合这片土地的致富路——种植高山蔬菜,在外界一轮轮的帮助下,村庄渐渐富起来。
胡家坪村质的飞跃,始于2021年。担任了近30年村党支部书记的罗长木说:“最近几年的变化,简直就是翻天覆地,放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质变?原因很多。有胡家坪村多年来自身发展的量变积累,企业的推动以及各级政府给予的支持,在高山村结出“共富果”。
走出深山,曾是村民的期盼
大山围困,走出去,曾是祖祖辈辈生活在胡家坪村的百姓的期盼。
“我们村离城区太远了。”罗长木说,他记得当年读初中时,每个周末要背5公斤米回家,走1个小时的山路,为的是给住在高山上的父母省点劳力。
曾经,村庄周边的群山是村民致富的最大障碍。“就拿茶叶来说,村里的高山茶品质虽好,但因为种在高山上,头茬茶采摘往往在清明后,那时春茶的收购黄金期已过,品质再好也卖不出好价。”罗长木说,村里高品质的山茶油、山核桃也是一样,村民很无奈。
土地养不活村民,村民只好外出打工,带着孩子出去读书,村里的青壮年越来越少,抛荒的地越来越多。全村163户535人,最后留在村里的不到200人,青壮年劳动力不到十分之一。胡家坪村这么好的自然资源,就找不到致富路吗?
2006年,曙光初现。胡家坪村在政府的支持下,先后规划改造土地近1000亩,开始利用自然温差种植蔬菜,将高山上的荒地开拓成高山蔬菜种植园,村民有了“希望田”。
“开发高山蔬菜将近20年,市面上很多品种的菜都种过。”罗长木是这些年高山蔬菜开荒的亲历者,对于胡家坪的高山蔬菜充满自豪,这里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加上施用有机肥,生产的蔬菜色泽好,口感更好。“杭州、上海甚至珠三角的客人都认可我们的蔬菜品质,除了运输成本偏高,真的没什么缺点。”
胡家坪的高山蔬菜在市场上渐渐有了名声。
“山海协作工程开启后,对胡家坪村就是利好,对口帮扶区县来到这里修起路、建起文化广场,还有了产业扶持和产品购销平台,高山蔬菜真的开始帮农户走上致富路。”罗长木清晰记得,2017年,市场上普通四季豆4元/公斤,村里高山蔬菜基地的四季豆能卖到8元/公斤,而这样的四季豆在胡家坪一年能种三季。
他说,一个品牌的建立从来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也不是一蹴而就。
2019年,王阜乡由10个行政村入股,成立和颐云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聘请罗长木作为职业经理人,负责管理高山蔬菜的种植和培管。“以前蔬菜基地由外地客商承包,村民受益不大,成立公司以后,对250亩高山蔬菜实行统一种植、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让高山蔬菜成为村民增收的利器。”
家乡慢慢好起来,村里人也有了返乡的热情。2020年,一直在杭州从事服装电商生意的詹胜林回来了。“我有网络营销的经验,家乡有好的农产品,我想回家试试创业带货。”他说,通往家乡的路越修越好,通过网络来卖货,传播家乡美景,带动乡村采摘、度假、避暑游,都是可以尝试的发展方向。
他自己都没有想到,2021年,家乡迎来了“质变”契机。
村庄蝶变,走出去的又回来了
说到胡家坪村的蝶变,就一定要说滨江集团“三十周年乡村振兴”公益计划,首个项目就落地在这里。
2021年9月16日,滨江集团与淳安县签订乡村振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滨江集团计划投资5亿元,分三年四期对胡家坪村进行公益改造。企业负责人亲自坐镇,担任胡家坪村公益改造的总指挥。
企业入村带来的变化肉眼可见——工程来了,人流来了,村子变样了,村里工作的机会多起来了。
先是进村的盘山公路从3米拓宽到5米,不用再为车辆交会犯愁;一个13万立方米的水库建起来,村民用水难和夏季灌溉难得以解决;一条1公里长的登山游步道修起来,游客有了新去处;胡家坪村的5个自然村分期开始了外立面改造,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而这,仅仅是基础设施的硬件建设。
村里人更寄予期望的是云顶桃源项目,这是一个以打造国内一流避暑康养、休闲度假胜地为目标的农文旅综合体,不仅有直升机停机坪,还有海拔800多米的云端网球场。
2022年秋,詹胜林在打山核桃时,不慎从树上摔下来,当场昏迷,等他醒来时,人已在飞往医院的直升飞机上。这条“空中生命通道”,是淳安县应急管理局第一时间联动滨江集团的云顶桃源项目部,得到滨云航空协助后火速开通的,将4个多小时的路程缩短至30分钟,为詹胜林争取到了宝贵的抢救时机。虽然这是个例,但让村民看到了家乡的巨变。
村里的变化还藏在日常的小细节里。村民说:“村里有个在杭老乡群,回来之前可以问问有没有顺风车可以搭。原来好多人一年才回来一次,顺风车比较少,滨江集团来了以后,好多人都愿意回家看看,顺风车明显多了起来。”
罗长木对回村人的名单了然于心,“针对滨江的项目,我们把村里的劳动力分成6个小组,根据不同的技能,去做保安、保洁、餐饮等,尽量发挥所长,各有岗位。”如今,已有近60人重返家乡。
上塔自然村的詹家树为了照顾老母亲,在54岁时辞职回家,“我做保安,老婆做餐饮,每月工资合计5000元。家里的房子出租给云顶桃源项目部的人,还有个小卖部做点小生意,一个月下来收入2万元。”詹家树说,家里还有田,有山核桃和茶叶,“我种的玉米可好了,未来我还要种点覆盆子。”他的言语里透着骄傲和期盼。
“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共富模式,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增强了村造血能力。党群服务中心、老年食堂、幼儿园、文化站等民生服务项目也纷纷落地。
新建成的村级健康服务中心,还与浙医二院、邵逸夫医院等省级医院结对合作,建成了全县首家“AR”智慧远程诊疗专家联合室,定期为村民提供免费体检咨询等服务。
更重要的是提供就业岗位,让留守儿童的父母可以回村工作,陪伴孩子成长。目前,胡家坪村根据需求,把本地淳安花猪、虫草鸡鸡苗等以低于市场价统一交给农户养殖,等收成后再以高于市场价15%—20%的价格统一收购。
未来,胡家坪村所在的王阜乡将依托已建成的胡家坪乡村旅游核心区,按“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思路,链接周边14个特色村,让整片区域联动发展。
黄莺